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大明不革命 > 第三八六章 科举出问题了

第三八六章 科举出问题了(2/3)

报告放在了一边:

    “这件事情先放下吧,我先看看,朝会还是正常举行,不过不要在朝会上提这件事。”

    沈复心中松了口气,赶紧领命称是。

    这活儿本来就难干,礼部那帮人本来大部分是搞寻章摘句的,皇帝之上的称呼应该是什么,他们真的琢磨不清楚。

    也幸好他们伺候这位君父,倒是习惯于主动担责,不会因为臣子没有好想法而责怪他们。

    然后沈复赶紧递上了另外一份奏本,并在旁边介绍说:

    “江南布政使和江南提学官联署,说最近这几年地方童生考试的时候,偶尔会遇到士绅来询问女童生是否可参加考试。

    “苏州、松江、应天府三地,都不时有士绅到衙门去请示,以后的科举考场能否开一个女科。

    “因为涉及到科举教化,下面所有官员都不敢置喙,所以请示陛下决断。”

    朱简烜听着沈复的说明,简单翻了江南布政使的奏本,内容倒也不算复杂,基本就是沈复提炼的那几句。

    江南地方的一些士绅,想要让朝廷专门开女科。

    朱简烜对于这件事情稍微有点意外,但是稍微分析一下就觉得也在情理之中。

    关于女人能不能参加科举,神洲历代王朝并没有明确禁止。

    如果按照现代的理想化的西式法律逻辑,使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标准的话,似乎应该是允许的。

    但是,即便是欧洲和美国,也并不完全遵守这种逻辑,更何况神洲古代了。

    科举考试不是常规事情,不是当事人一个或者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统治集团的事情。

    也就是一种牵扯众多的事情,这种事情不是法无禁止即可为,而是法未允许须慎重,甚至“法无许可不可为”。

    女人能不能参加科举,以前的朝代和大明都没有明确允许。

    在宋代的时候,出现过女童参加科举的情况,当时人和后人的私人评价都是不建议这么搞。

    但宋朝官方也没有出正式法律来禁止,大明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朱简烜看来,是没有社会基础。

    随着科举流程的不断变化,考据制度也越来越严格。

    在大明现在的正常科举考试流程中,有士兵给考生验明正身和搜身的环节。

    这个时候的普通人的社会认知中,本来就不支持女性抛头露面,同时还有男女授受不亲。

    负责监考和检查的士兵都是男人,面对女考生就是个巨大的麻烦。

    以前本来就没有几个女生参加过实际考试。

    不过,现在大明的社会环境和社会认知,应该正在迅速发生变化。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城市市民阶层的规模迅速膨胀,有各种新想法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上学的女生越来越多,她们读书了解科举流程之后,就有人希望能够参加科举。

    这些人中,应该有比较受父母溺爱的,又动员他们的父亲去向朝廷请示。

    朱简烜面对这个问题,首先想到的事情,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否会导致女性解放思潮扩大?

    现在这种希望参加科举,甚至特别想要参加科举的女学生有多少?

    明确反对这种事情的人又有多少。

    自己对于这件事情如何处置,对于大明的现在和未来,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以至于内阁和相关部门的侍郎们都不敢插话,直接把问题送到了朱简烜这个皇帝前面。

    朱简烜却不能让他们就这么脱身,大明的内阁是内外朝的沟通中心。

    他们要把自己这个皇帝的意志,通过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方式,传递给外朝的各部侍郎们。

    同样也要把外朝官员的普遍态度再传递给自己这个皇帝。

    与此同时,按照朱简烜对官僚体系的了解,他们最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是改变传统。

    传统习惯上,一直都是男性能参加科举,突然有女子想要参加,对于相关官僚机构而言,就是要改变传统了。

    对于这些官僚机构而言,本来一切事务都运行的好好的,他们按时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结果现在有人要求改变传统,他们已经习惯的事情都要跟着调整,他们本来应该会本能的抵触。

    有女子要求参加科举这件事情,相关的官员应该会本能的直接压下去。

    现在却送到了自己面前来,这不符合常理。

    朱简烜看了沈复一眼:

    “这份奏本的内容,按照传统礼仪教化习惯评价,肯定是不值一提的。

    “但江南布政使把它送到我面前,是因为当地府县衙门也都强烈支持,还是有人走了特殊的门路?

    “又或者,这份奏章本身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隐情?

    “礼部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吗?”

    沈复倒是颇为光棍的说:

    “启禀陛下,这份奏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