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清朝的乾隆年间。
那时候,掖县(现在的山东省莱州市,烟台市下属的县级剩)有个叫彭兆麟的年轻人。同县有个增广生(即增生。明清时期,官学在原有廪生数额基础上增加扩招的生员。《明史·选举志一》:“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释社》:“学生有五等:学生亦曰廪生,一也;增广生,二也。”)叫杨继庵,是他的姑丈。
彭兆麟也是读书人,只不过寿命不长,二十多岁的时候就病死了。
过了几年之后,杨继庵也去世。
过了很多年以后,有一个高密(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下属的县级市高密。)人,名叫胡邦翰,也是一个读书人。此人与彭兆麟、杨继庵两人从没见过面,素不相识。
胡邦翰的二哥长期在辽东(指现在辽宁省辽阳市以南和辽河以东的地区。广义的是指现在辽宁省的全部和吉林省的一部分,以及朝鲜的北部地区。)那边谋生,多年没有回家,因此胡邦翰渡海前往辽东地区,寻找自己的二哥。
胡邦翰一边寻找,一边游学。途中遇到一个私人开立的学馆,馆主名叫彭兆麟。
得知胡邦翰是从高密那边过来,同为山东老乡,顿时觉得亲热了许多。
两人相谈甚欢,彭兆麟更是挽留胡邦翰多住些日子。
胡邦翰并不知道自己二哥的具体位置,所以也不急着去寻找。于是就在彭兆麟的学馆里住了下来。
这一住,就住了两个多月。
这一,胡邦翰忽然意识到,这一年的科举考试日期将近,他也顾不得去寻找自己的二哥了,赶紧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
彭兆麟得知他要回去参加考试,也不好再做挽留。
胡邦翰对彭兆麟道:“我这次回家,准备去郡里参加考试,可能会经过掖县。我可以为先生捎带书信给家人。”
彭兆麟道:“我不知道兄弟准备回家,昨刚好已经把家书托付给别人了。不过,如果兄弟到了掖县,可以帮忙传一个口信,告诉我的家人,我在这里一切都好。”
等到胡邦翰将要出发的时候,彭兆麟又对他道:“从这里过去一百多里,我的姑丈杨继庵在那里开馆教书。如果兄弟方便的话,还请准备代为问候。”
胡邦翰一听,也是顺路,就答应前往。于是,他又拜见了杨继庵。
等到他渡海回家,去郡里考试的时候,,途中经过掖县,胡邦翰就去了彭家,并告诉他们自己与彭兆麟和杨继庵相见的事情,代替彭、杨两人传回了口信。
而此时彭、杨两家的家人们,因为两人已经死了二十年,就认为胡邦翰在胡。
胡邦翰:“我和你们素不相识,干嘛要假话欺骗你们呢?彭先生曾经和我过,你们家的巷子口,有座关帝庙。庙里的墙壁有他以前留下的笔迹。你们不信的话,可以带我过去看看。”
众人一听,这种事情可能只有本人才能知道吧?
众人将信将疑地带着胡邦翰,到了那座关帝庙。
因为时间过去了很久,庙里的墙壁上不满了灰尘。胡邦翰找来扫把,扫去了灰尘,墙上的字迹才显露出来。
胡邦翰上前一看,与自己在辽东学馆里看到彭兆麟写的字迹一模一样。
胡邦翰再次回忆起,临别时彭兆麟托自己捎带口信,所的妻子的姓名以及两个女儿的乳名。
这一年,彭兆麟的妻子贾氏已经四十多岁,而且他的两个女儿也都已经嫁人。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人,不应该知道他们的名字。
彭、杨两家的家人们,将胡邦翰所的话一一印证,丝毫不差,完全相符!
家人们这才相信他的话都是真的。
而胡邦翰这时也才知道,自己在辽东遇到彭兆麟和杨继庵两个人,其实都是鬼。
胡邦翰这年参加科举,虽然考中了。但不久之后就死了。
时间又过去了几年,又有一个从辽东来的人,找到了掖县彭家。
彭兆麟托他带来了一匹马,还有他死的时候穿的衣物。
彭家人更加吃惊,坚决拒绝了,不敢接受。
此前,彭兆麟在病危时,曾对家人们过:“我死后不要敛葬,我还可以复活。”
等到他真的死去后,家人们认为他是死前神智不清,在胡言乱语地随便发布命令,根本没有放在心上,还是将他收敛了。
彭兆麟的尸体下葬三日后,家人们看见他的坟墓忽然出现一个洞,好像有什么东西从里面飞出去了。
而就在那一年,高密的某户人家,在路上遇到了彭兆麟。他并不知道此时的彭兆麟,其实已经死了。
他见彭兆麟谈吐不凡,举止优雅,就把他请到自己家里,教自己的孩子读书。
就这么过去了八九年,彭兆麟从来不要回家。
后来,这家饶孩子长大了,准备去郡里参加科举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