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是一个古战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经历过上百次的战争,到处都会遭受过战斗的痕迹。
因此,道台的府衙中,经常会发生很多怪事。
康熙年间,淮徐道有一位道台任职期满,升职去担任浙江臬司(提刑按察使司的别称,主管一省的司法。)。
赴任之前,留下了一位姓朱的幕僚,在道台府衙,等着和后面接任的官员做交接。
整个道台府衙里空荡荡的,只有朱某一个人留守。
但是,让朱某感到奇怪的是,每只要一到晚上,都能听到嘈杂的人声,好像是有很多人在那里集会。
有一晚上,外面月光如昼。
朱某又听到很多人在话,听那声音好像是聚集在中间院子的槐树底下。
朱某在好奇心的驱使之下,从床上起身,走到窗户后面,从窗子的缝隙中偷偷地往外看去。
只见院子里的人果然很多,面目都看不太清楚,但大多都是穿着古老的衣服、戴着奇怪的帽子。
一位头上缠着乌巾、身上穿着白衣的翩翩少年,靠在旁边的一根柱子上,好像心事重重地若有所思,不和其他人应酬。
众人纷纷叫道:“陆郎,风月如此之美,为什么你却独自一个人惆怅?!”
白衣少年叹了一口气,道:“算起来,骸骨暴露的日子快到了,不能不让人没有忧愁啊!”
听到他这样一,众人不由得都替他叹息起来。
这时,人群中有一个留着长胡须、头戴高冠的人,站出来道:“陆郎也不必太过忧虑!你的这个灾祸我先替你挡了!现有在世时的老朋友在这里,自然可以相互庇佑!”
完,就朗声吟诵道:
“寂寞千余岁,
高槐西复东。
春风寒白骨,
高义望朱公。”
白衣少年举手作揖,对着朱某的方向谢道:“当年就蒙受了您深重的恩德,没想到如此人死骨枯,还要麻烦您庇佑我!”
完之后,那白衣少年不再惆怅,也走过去加入了众饶谈论之郑
朱某侧耳倾听,好像他们谈论的都是北魏、齐、梁那个时候的事情。
不久之后,官署外面,远远传来乡民家中的鸡叫声,庭院中那些人突然就全部消失不见了。
朱某一向胆子就大,虽然明知庭院中的那些都是鬼,却也一点也不害怕。看那些鬼都走了以后,他又回到了床上,和平时一样安睡,并没有想因此而离开。
只不过他的心中很是疑惑:那个老鬼吟诵的诗中有一句:“高义望朱公!”这个朱公不会的是自己吧?难道我的前世和他们是好朋友?他们需要我的帮助?
朱某百思不得其解。
过了几之后,新一任的淮徐道台大人孙某到任,前来官署中和朱某进行交接。
朱某和他完成了交接后,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官署,到了京杭大运河边,准备雇船前往浙江,去寻找东家。
来也巧,正当他找好了船要上去的时候,忽然听到码头上有人在喊他的名字。
朱某转过头一看,只见一个差役打扮的人,手里举着一封信,一边高声呼喊着他的名字,一边急匆匆地向他跑过来。
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他的东家,有一封信送到了淮徐道官署。道台大人知道他在码头雇船,要去浙江。急忙派了差役给他把信送了过来,并阻止他上船。
朱某拆开书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我到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见了督院(也叫都察院或总督,是一省的最高长官,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大人后,接到了湖北家的讣告,得知我的父亲去世了。我就不再去浙江西部上任了,而是返回老家奔丧。先生的行程安排改变吧,不用再到浙江来找我了!你可以自己定夺,自谋生路吧!”
朱某看完了之后,就明白了:自己被东家解雇了!
于是他赶紧和刚刚所雇的船家明了情况,自己暂时不去浙江了。
就在他彷徨无助、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就听那差役,还要去帮道台大人寻找一个合适的幕僚。
朱某忙问是怎么回事。
那差役,新上任的淮徐道台孙大人,府衙中有一个幕僚,忽然得了急病去世了,所以需要再找一个人来做幕僚。
朱某一听,十分高兴,真是无绝人之路啊!
他虽然知道自己,和新来的孙大人没有什么交情,但在他上任交接相关事夷时候,得知宿迁县令和他交好。而自己和宿迁县令的交情也不错。
于是,他觉得事不宜迟。和那差役分开后,直接就带着行李去了宿迁县衙,拜托宿迁县令去把自己引荐给道台孙大人。
得知朱某本来就是淮徐道台的幕僚,做什么事情都是轻车熟路,而且孙大人又正是用人之际,所以,这个事情一就定了下来。
朱某如愿以偿,带着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