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这位天师有点强 > 第213章 道可道 非常道

第213章 道可道 非常道(5/6)

至很多理论在实践的时候毫无用处,反而认为天下没有可治病的药方。

    不仅仅是学医,而是学一切知识,都会有这样的感悟。

    学易也是如此,就好比学习八字,刚开始学的时候,天下无不能看准的命,然实践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天下无能看准的命。

    故,学易三年,口出狂言,再学三年,不敢妄言,又学三年,沉默寡言。

    但凡是口出狂言,又或者标榜自己多么厉害的人,不是初学者,就是只识皮毛者。但凡真正深入学习了解过,都不敢乱说一句,也不敢多说一句。

    学习八字的经历,就我个人而言,刚学的时候大胆敢言,喜欢铁口直断,且准验度极高,然学着学着,发现里面的变数越来越多,故慢慢开始质疑直断,反而变得更加委婉,再往后面学又发现,断准又如何,于是不再多言。

    刚学的时候,会认为自己天下第一,再继续学习,则会不断怀疑自己,甚至认为自己啥都不会。

    当学到自己认为什么都没学会的时候,就说明自己已经学的非常不错了,如果自己依然觉得自己学的非常好,知识掌握非常多,则还需要不断的去学习。

    理论和实践是有一段距离的,理论是在一个理想状态下的运用,而实践则有千变万化的外境,就好比一个八字并非需要用到所有的断语,至于到底用哪一个,就是实践中自己总结的经验了。

    但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则是把所有的技巧和断语都熟悉掌握,需要取舍运用,则并非生搬硬套就可以完成的。

    又或者是勘查风水亦是如此,理想状态下的风水,是如此完美。但现实中遇到的风水则并非如此,许多普通之地,会让许多的勘查技巧都形同虚设。

    当然,这里面又涉及到一定的取舍问题,而这个取舍,就是需要长期的实践,去慢慢总结了。这部分知识,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并非文字可以表达,也并非师父可以传授,而全凭自己,如何智慧运用了。

    学易和学医一样,学很重要,我认为可以占三分,然悟更重要,需要占七分。

    悟性高的人学习,可一点就通,且一通百通。

    悟性差了,则百点一通,且一通百不通,不能举一反三,生搬硬套,缺乏灵性思维,自然很难有大的进步。

    学易需要背诵口诀,但又要把口诀全部忘记,不能不去记忆,但又不能死记,这个分寸的把握,就是智慧了。

    就好比学佛一样,如何才能把握好迷与不迷的分寸呢。

    也是全凭智慧。

    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件物品,完全不迷,则不能深入,完全迷,又会失去究竟。

    就好比跟着师父学习,前期是需要对师父有一定的执迷,以及师父的教法也需要有一定的执迷,只有执迷,才能深入,才能坚持。

    然,一直执迷亦是不可,需要通过执迷而有所悟,而不是执迷不悟。

    这也是分寸的把握,至于这个分寸的智慧如何获取。七成天生,过去世修来的,阿赖耶识自带的。

    三成由明师点拨,加上自己的勤加学习,体会出来的。

    学任何技能,刚开始的时候认为勤奋就可以学有所得,然学到最后,都不得不相信人与人其实不同,还有一个“天分”在里面左右着。

    天分又是如何得到的?

    古曰:“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大意是讲,名声到自己死的时候与才能相符是一件好事,这辈子读书已经晚了,上辈子读的书这辈子才有用。

    关于知识的获取有三种人,第一是生而知之,第二是学而知之,第三是学而不知。

    何为生而知之,又为何生而知之?

    就是生下来就知道这个道理,不需要去经历和学习,就比如很多小孩子,就知道许多大人才明白的道理,但他并未经历过,这就是生而知之。

    因为过去世学习过,今生只需要一听,一看,便能明白。

    就好比六祖慧能,闻金刚经一句便开悟,并非今生学得,而是过去世就已经学得,今生只是因为这句经而开启了记忆。

    学易也是如此,今生学习,来生用。

    一代大家,是需要至少九世为人,且不间断的学习,才能成就。

    今生能遇到明师指点,也并非是今生的缘分,而是过去世就已经相遇,或本就为师徒,今生又接着学习罢了。

    或弟子为师父,又或者师父为弟子。

    这里面的因缘,非常巧妙,非言语可以说尽,说通。

    学易,感悟是非常重要的,要多运用到生活,才能有所感悟。

    一切术法,离开生活,都是空谈。

    学易也好,学医也好,又或者学电脑,学电工等,都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都是术数。

    术数仅仅是一门工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即不能舍又不能着。

    唯有般若智慧,是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能生生世世延续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