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爷主讲,牛帅补充
因果世道轮回,因果与福报轮回
我想问你们所有孩子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因果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吗?那你们知道因果善恶的联系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常说的因果即原因与结果。因果是指原因与结果的关系,合起来说,是二者在世俗社会活动中衍生的直接或者间接关系。而在佛教中,一切法皆是因因果而生成或消灭。因是能生,果是所生,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例如外界客尘( 注释:客尘是一种比喻。比喻我们眼睛所见,耳朵所闻,鼻子所嗅,舌头所尝,身体触,意之所思)与众生主体内心也互为因缘。由众生之无明生起我见,我见缘外界知客体(注释:人本身以外的一切事物),客体唤起众生之贪欲,贪欲引起恶行,恶行招引痛苦,痛苦又加重无明,彼此既是因又是果。
道家因果与佛家因果的联系与区别
在佛教中,
一切法皆是因因果之理而生成或消灭因是能生或是所生,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我们把因果大致可分为这几种,
一、世间之因果,
二、出世间之因果,
三、迷界之因果,
四、悟界之因果。
苦,即为世间迷界之因果;
灭,即是出世间悟界之因果。
在时间上,因果遍布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空间上,则除无为法之外,一切事物皆受因果律支配,道家佛菩萨亦然。苦,是痛苦,人之苦难,皆来自于迷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灭是什么意思呢?代表失去,也就是润物之后,舍得放下执念。哦,灭就是悟界之因果,灭就代表着顿悟之后舍得放下执念,表面上是失去了,这个失去代表自己顿悟之后舍得放下执念的,属于悟界的因果,是因为你领悟,顿悟了之后,你才得到这个果。
在佛教中,
因果关系被称为因缘,它主要来自于佛陀对于悟道的体验和理解。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的痛苦都来自于无明,无明所产生的种种妄想、念头和行为,也是造成了众生的种种恶果。因此,佛教倡导人们用修行、慈悲、爱心减少自己的贪欲、嗔恨、愚痴的才能够在无明的干扰下,逐渐摆脱苦难,实现涅盘。
在道教中,
因果关系被称为天道,是通过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来阐释,人生在世,不可避免地受到天道的支配。任何人的行动都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并且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将会引起一些特定的后果。这就是你们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先想到后果。把这句话重点圈起来,我希望你们能够学以致用,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将会引起一些特定的后果。
道教要求人们要通过学习和修行来减少贪欲,增加仁慈、宽容、谦虚和道德上的自律,在日常生活中遵从天道的规定,以免因为违反规定而导致不必要的痛苦。
但是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佛教和道教都认为因果是宇宙的基本法则,人们的一切言行都会产生因果关系。
无明的含义
那么我前面讲到的无明,孩子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无明是指不知意识由于个体的心之虚幻所产生的虚无的欲念,这是人混沌的根本。无明是佛教术语,是一种迷惑和执着的心理状态。是的,你们要记好。就是执念,就是很多人就放不下这种一种执念,就是因为有了执念才混沌无明,其实指的就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
那好,我们接着讲。我们不妨这样说吧,无明是自性本心污染最终的源头。从时间上来看,无明是有终无始的,所以佛经中常用无始时来表示产生无明的第一因,即最初正是因为无明无始有终,因此本心所受到的染污也是无始有终的。无明是自性本心污染最终的源头。
正所谓无明即般若,烦恼即菩提。
在修行或证悟之中,我们要断然放弃掉 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分别逻辑来看待无明与本心的关系。心性本净,客尘所染,而这个染并不是说污染,而是强调遮盖。这个无始时,就是不知道开始的时间,不知道起始的意思。正所谓一悟即菩提,一迷即凡夫。或般若、波若、般若波罗等,意为终极智慧。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的智慧。就是觉悟切慧根万物的智慧。
孩子们,我告诉你们这些是为了提醒你们,想要彻底的摆脱无明的束缚,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的修行。世人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并不是说失败就是成功,而是说失败中蕴含着成功的可能性,它会孕育成功,但是这个可能性的实现还是要靠我们自己不断精进,才有可能破除无明的阻挠。你们现在明白我为什么要补充这些知识要点了吧?
所以我们按照这样的方式去思考,我们烦恼从何而来? 苦痛从何而来?孩子们知道吗?世人的烦恼从何而来?烦恼从无明而来。
烦恼都是从无明处来,无明又是从哪里来?所以说,从无始时来……就是说这种烦恼自古以来它都是一种存在的概念,只是你去想它,它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