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略一沉吟,“哦,原来如此……既然是李护卫要带人回开封府,那我又岂能阻拦,就算皇上和太师不问芙蓉庄的事,我也会把他交给你。只是因为那魏文渊罪大恶极,所以本帅也不敢护短而已,还请不要见怪。”
“哪里哪里,既然燕京城已破,那下官也就带着魏文渊先行告辞。他日大帅凯旋京师,下官再到府上拜会!”
童贯哈哈大笑,“好说,好说,那我写封书信,劳烦你带给腾大人,当作是证据,也好将魏文渊治罪!”
李恭假意应承,心中却想:这童贯心胸狭窄,明明魏文渊所说的句句是实情,可为了他自己的脸面,竟不肯承认,甚至要除掉魏文渊,实在是无耻至极。
……
李恭离开之前,童贯本打算给李恭带几个小卒,以防中途有变。
李恭却婉言谢绝,“如今大事方定,大帅正是用人之际,我看就不必给我什么随从,难道以我的武功还对付不了一个魏文渊吗?请大帅放心。”
童贯只好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那就一路顺风。”
李恭躬身到地,谢过了童贯。
刚出门口,童贯又叫人给童贯备快马。
李恭却推辞不受,说道:“听差办案都是职责所在,押解犯人在意的是路上平安。骑马走得太快,中途把犯人累死,下官也吃罪不起。”
童贯却执意要送,“想走快,就走快,想走慢就走慢,那还不是李护卫说了算。”
李恭无奈,只好收下。
不多时马匹牵来,李恭一见那马,乃是西域的汗血宝马,再看马上还放着褥套、宝刀,便心中一动,用手往褥套里一摸,**的,果然全是金银。再往里一摸,还有封信。
拆开来一看,写的无非是奉承之言,大意是说:李恭武艺高强,童贯有意与之结交,将来等童贯回京之后,便向朝廷保举他到自己帐前听用,至少也是个太尉,亦可统领千军万马。总好过在开封府为他人办事。
看罢了信,李恭暗忖道:这童贯把我李恭当成何等人?
他早听说了童贯为了叫完颜若曦做法,而杀死了三百个宋军将士之时,而且这些天在军营中的所见所闻也不少了,那童贯表面上说的都是忠君爱国,可肚子里竟是想些勾心斗角,谋害忠良的事情。
就连魏文渊这等深明大义的人,都要遭受不白之冤,我李恭岂能与你为伍。
他怕夜长梦多,所以出了中军帐,就立即绳子锁了魏文渊,匆匆离开军营,什么马匹、金银全都不要,又对来送他的师爷说道:“大帅如果问起,就说我李某志不在驰骋疆场,上阵杀敌,只喜欢抓差办案,然后殴打犯人,有时候喝多了,连我家府尹和师爷也一并给揍了,若是有一天不打犯人,浑身就不舒服,滕府尹一介书生,不能把我如何,但是童大帅统领千军万马,下官可不敢得罪。银两、马匹,万不能受,还请大帅海涵。”
那师爷闻听,不禁暗笑:这天下真是什么怪人都有,想不到堂堂带刀护卫还有这种怪癖。
见李恭执意如此,师爷也只好如实向童贯禀报。
童贯听到半信半疑,不过这李恭的话滴水不漏,童贯心想:我没信魏文渊的话,险些命丧燕京,这次要是不信李恭的话,万一他真有打人的毛病,再无缘无故揍我一顿,那我可受不了。
不过李恭不贪图荣华富贵,倒是也叫童贯好生佩服。“罢了,就随他去吧!”
李恭押着魏文渊一路往南,这一日行至瓦桥关附近,却见一哨金国人马足有一万余众,正朝着燕京方向兼程进发,为首之人,李恭认得,是完颜若曦手下的一名统领,名叫帖木儿,乃是个来自大漠的蒙古人。
金国当时在北方开疆扩土,极为强盛,蒙古的许多部落都是臣服于金国。帖木儿便是其中之一。
李恭不愿多生事端,就拉着魏文渊站到官道旁边,垂首而立,本以为就把他们让过去也就算了。
不料帖木儿眼光犀利,一眼就认出了他,他叫大军停下,翻身下马,亲自走到近前,先鞠了一躬,这才问道:“阁下不是李恭李大人吗?”
此时夜深,李恭没想到帖木儿会认出自己,连忙拱手笑道:“哎呦,想不到将军认得在下。”
帖木儿哈哈大笑,“我们蒙古人最敬重像李大人这样的英雄好汉,那日破燕京城之时,你带着三千敢死军攻上城头,我亲眼得见,心中钦佩不已,早就想和你喝几大碗马奶酒,可惜军务繁忙,一直没有机会与你结交,想不到今日会在此相遇,实在是三生有幸啊!哈哈哈!”
“惭愧,惭愧……在下寸功未立,却叫将军耻笑了。”
“那怎么敢,哎?李大人不在军营这是往哪里去啊?”
李恭眼珠转了转,也有些疑问,便道:“哦,在下奉大帅之命,押解一个囚犯回京,不知帖木儿将军这又是从哪里来?我前日见你还在军营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