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月前家宴路过天师殿时,子元辰心中所想被众先师所知,特意让灵机乍现?
不管怎样,此番灵机终现,却是天大机缘
,所谓灵机即机缘也是物质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造化。
对于一些修士来说灵机就是那一点正确的指引,也对于一些修士来说灵机就是一些能够强化自身的物质乃至妖魔!
刹那间,在光芒爆射后,只感觉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于寂灭。不知不觉中,黑暗不在,光芒不在,感知中无实无虚,无色无空,无为正定。却有一股气流缓缓汇集,非寒非暖,若有若无,似真似幻,但他心里又知道,这便是那“炁”。
不知过了多久,当子元辰意识清醒,睁开双眼之时,恰好雨消,旭日初升,紫气东来,转眼时间已经过了一夜。
看着窗外朝阳,体悟感知中的那一股气感,子元辰只觉一阵奇妙。
这炁确实不在体内,亦不在体外,很玄妙的感觉,仿佛在身体里,又仿佛不在,完全不是他预想的那种武侠小说中盘踞丹田的真气,既不是暖流,也不觉得清凉,总之给人一种似有非有,似无非无的感觉。
这就是道家所说的天地大同,万物一气,非一物而定
就好像道家说的玄关一窍,有的说在下丹田肾精处,有的说在上丹田紫府处,有的说在鼻尖外三寸处呼吸之间,根本没有具体的位置。
这炁也一样,仿佛无处不在,又仿佛无处能在,你要让它在体内,它就可以出现在体内;你要让它去体外,它就可以保存在体外。但你要具体指出它在哪里,它又完全没有个具体安歇处、没有个具体收拢处、没有个具体归置处。只感觉它风吹不散,日晒不消,实实在在的“有”,亦虚虚幻幻的“无”。此“炁”在有无之间,日后或能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但在这初生之时,完完全全是一种“太极”的状态。
太极不是阴阳,而是阴阳前的状态,本不分阴阳。世上流传太极阴阳鱼的图案,只是方便让人理解,没想到世人无知,反闹了好大误会。
就比如某些小说中关于太极的说法,说什么主角修炼阴阳二气,此中一气若是强过另外一气,太极的状态就会不稳,完全就是扯淡。
阴盛阳衰、阳盛阴衰,此二言只说得是阴阳两极消长。而此时之阴阳,则属于“两仪”之列。
正真意义上的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而非阴阳两物。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两仪,在古典哲学中才指“阴阳”。
天地初开,一切皆为混沌,是为无极,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太极,是指阴阳混合未分,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
此元气,便可称之为先天一炁
这先天一炁就好比说是科学中的量子
至于前面酒铺说书时,子元辰为何要说太清道德天尊的太极图是先天阴阳两气所化,那还不是为了通俗易通,否则又要在这个问题上解释老半天。
……
心中暗喜,可不敢随意波动心情,又闭目体悟着这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他点醒自身炁最为重要的关头。
贯通九窍,炁醒,三宝养而发之,自我成天地,生生不绝!
大道初修通九窍,九窍原在尾闾穴。先从涌泉脚底冲,涌泉冲起渐至膝。人之一身,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毛孔。后有三关:尾闾、夹脊、玉枕。尾闾在夹脊之下盘头处,位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这贯通九窍的关键处,就是这尾闾穴。
此处贯通九窍可不是武侠小说中讲的打通经脉,在中医理论中,人体内经络天然就是贯通的,正所谓“通则不痛,通则不痛”,可以说是个人就是武侠小说中百脉俱通的奇才。
如果谁的某一处经脉不通,那就是得病了。如果真的如武侠小说中讲的,全身经脉堵塞,需要修炼真气贯通,那么对不起,你也不用修炼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死的不能再死了。
贯通九窍,说白了就是刺激体内穴道,使九窍得到增强,超于凡人。好比是足疗,一个脚底的穴道,却有的管心,有的管肺,中医理论从来不是哪病治哪,而是找出病因,哪怕你脑袋疼用针灸给你扎脚丫子,在中医中都不鲜见。而贯通九窍的关键穴窍,就是处于尾骨端与肛门之间尾闾穴。
尾闾穴属督脉之络穴,别走任脉,在中医理论中,每一处穴道都不是个体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某些穴道相互勾连,最后才形成了人体中密集的经络网。
刺激尾闾穴,不应该直接从尾闾穴着手,而是从脚底涌泉穴起,过膝盖,至尾闾,再至头顶百会泥丸宫,也就是上丹田或者紫府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