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练筋骨,壮大气血,强化筋骨皮肉,举手投足皆可发力,成就“外三合”;
内壮五脏六腑,使得内脏爽透,使内分泌更加合理,促进气血循环,使内脏功能得到加强完善,让原先停滞不前的体质再次得到稳步加强,成就“内三合”;
然后内外合一,达到“六合”之境。
其实合是人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东西。
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
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
总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
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
决不只是“六合”而已!
只是林平之初涉“内三合”的修行,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反而失去了合字。若能做到拳打自然,“吐气成箭”,也就很容易得合字之妙了。
至于为什么要强壮内脏?
当然是为了有更健康的体魄!
为什么现在江湖武林上,内功修炼者看不起学外功的,不是没有原因;甚至那些外功修炼者,自己也想拥有一门内功秘籍。
大多数学习外功的,其实是在锻炼肌肉,让肌肉过分发达,过分地运动之后使筋骨酸痛而僵硬,其实是气血瘀滞了,让经脉闭塞了。
哪怕是配上药浴,但时间一久,身体肯定会有暗伤淤积。
就像太康认知中的后世的那些个运动员。
运动员运动量大,按说应该很健康长寿才对,但实际上,很多运动员都短寿,而且比同年龄段的人显得苍老,原因就是他们运动的是肌肉,而且运动太过了。
华夏传统的锻炼方式是锻炼精气神,叫“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我们看华夏的古老武术,五禽戏、八卦掌、太极拳、八段锦……这些运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都和呼吸相配合,通过锻炼让呼吸变得深长。
呼吸深长,膈肌上下运动起来,对内脏有一个和缓地按摩,让内脏开始活跃起来,所谓的气沉丹田就是这个意思。
不是说丹田有一口气沉着,而是说让气进去,推动脏腑气血运行,让脏腑在里面进行按摩,这样,自己会感觉丹田这里很充实。
我们说“内壮”,第一点就是内脏的强壮,通过各种方法让内脏运动起来,让内脏变得强壮,不再那么柔弱,任凭疾病的“欺负”。
当然这个强壮不是说把脏腑锻炼得像石头一样,坚不可摧。
恰恰相反,我们的锻炼是往柔软的方向练的,越硬的东西越没有生命力,人体只要一硬,健康就差了,老人的身体都是硬的,而婴儿的身体是柔软的。
内壮一个外在的表现就是身体是柔软的,筋骨是柔和的。
身体柔软,气血就能流通,就能放松。要是强硬地使拙力的话,肢体会不放松,气血就运行不过去。气血运行不畅了,身体就会出现病痛。
所以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内壮另外一个意思就是内心的强大,心神的强大。
中医说心藏神。只有坚强的内心才能对抗这纷繁的红尘。内心怎么样才能坚强呢?就是心神安静,随便一件事不会扰乱自己的心神,心里的事情杂乱繁多、情绪不得安宁的人,身体很难健康。
这根本的原因也在于气,中医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人在情绪波动的时候,气是不稳定的,忽上忽下。
所以天朝人喜欢把气和神放在一起说,气定则神闲,神清则气爽,这样的人心态好,能稳住,遇到事情不急不慌,自在从容。
内壮是指这两方面:一是内脏的强壮;一是心神的强大。
这两个互为因果关系,内脏强壮了,气沉丹田,气血运行通畅,则丹田充实。
这样全身的气都往回收,人就不会心浮气躁,心态就好。反过来,如果一个人心神安静,心态好,身体也会变好。
正所谓“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还将心自医。
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