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不急不躁地解释道。
奇怪的是,明明只是普通的、甚至可以说是苍白的解释,但林平之的神色却从狰狞可怖逐渐变回了平和宁静的模样,仿佛刚才的人不是他一样。
这自然是太康的手笔。
自从进入性功的修行之后,太康就遇到了难题。
肉身好修,心神难以把握!
各门各派对心神的理解都有所差异,甚至同一门派同一法门不同的人修行都有不同的结果。
儒家存心养性,道教修心炼性,佛教明心见性。
它们都是通过“性”的炼养,从而达到精神的解脱,思想的自由,道德的修养,人格修养的人生最高境界。
但是学我者生,类我者死!
前人的道路经验只可借鉴,不可重复。
就像练习武功一般。
一门武功最合适的自然是创始者。因为创始者是按照自己的身高,体重,手脚长度,身体机能,反应速度,见识等。
后来者如果一味按照招式死练,不懂得在方寸之间改良为适合自己的,那永远就是在巨人的脚下,而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
所以太康并没有去凝聚什么武道真意,像是剑意、刀意什么的,也没余贸然去选择什么观想法门,比如释教的白骨观、道教的青莲观等。
只是不断提高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顺应自然规律做事情。
同时。
感悟着宇宙大自然的本质,即“道”的本质,及其不断地无穷尽的微妙变化。
也就是《道德经》中的“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的状态,并把这种状态应用在身体中,成为修行的法门。
太康刚才就是利用自己的精神气场释放自己的善意,以自己的淡薄宁静的心灵让林平之同样平和下来。
同理,太康也能让一个宽厚仁和的老好人变得冲动暴躁易怒。但太康不会为之,因为这会有损他的道心。
用后世的科学理论解释,类似于生命场与生命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然,太康还无法做到让精神干涉物质,但同样作用于精神心灵这种偏向于形而上的存在,却已经略有心得。
这是一路以来,太康每晚都能安然入睡,而无蛇虫鼠蚁的烦扰。
“道长见谅,是平之孟浪了。”
林平之面带惭色的说道。
眼前的道长光风霁月,气质朗若星辰,一点都不像青城派獐头鼠目,趾高气扬。
而且说话也不是川蜀那边的口音,偏向于吴侬软语。
自己一路跟随在青城派的后面,又小心隐藏躲避。时间一久,颇有草木皆兵之感。
“无妨。”太康摆了摆手,“相见便是有缘,我看林小哥的样子,应该还未用餐吧!正好贫道也要祭祭五脏庙,不如一起?”
“这个……”
林平之正要拒绝,倒不是觉得太康会下毒害他什么的,这个时候的林平之还没有那么警惕的江湖经验。
只是从小锦衣玉食惯了。向来只有他请别人的份,哪里需要别人来请他,故而脸皮薄了点。
“咕……咕……”
推辞的话还没说出口,肚子已经出卖了他,发出了自己的不开心。
原来连日追赶,精神紧绷之际完全感受不到身体的饥肠辘辘。
但整个人一放松,各种感觉就来了。
“那小弟就厚颜了,多谢道长!”
依然不忘行礼。
太康看到林平之这番模样,落到这步田地依然没有去偷抢,足见此时的林平之心中还是热血少年。不像后来自宫后的他,心狠手辣。
但无论是谁,在经历了林平之的一切之后,很难说自己到底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但此时的林平之还是此间少年,为此,太康心中萌生了一个想法:改变林平之此后的悲惨命运。
虽然太康学道,道家讲究顺应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
太康不会特地为了原著中的谁去奔波,但既然碰到了,那就是有缘,也可以说是有了因果。
心中转过了诸般念头,但是手上动作却不慢。
袖子一扬,内气透体而出。
在太康控制下无形有质的内气旋转成漩涡状,绵延到水面的上空。
“哗啦哗啦!”
在林平之震撼的目光中,之间数条草鱼破水而出,径直地向着太康的位置飞去。甚至他可以看到鱼的尾巴在空中还不停的拨弄。
“呲!呲!”
不知何时太康的手中已经多了两根木条,从头到尾正中的穿过两条鱼的身体。
而鱼的腹部不知何时裂开了一道口子,像是被锋利的刀剑划过,鱼里的内脏也不知去哪里了!
“林小哥,你的鱼就得自己处理了!”
太康看着自己的两条鱼,笑着对林平之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