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篮坛第一人:但开局是股神 > 第546章 蜕变的火箭队(合订,又见伤病!)

第546章 蜕变的火箭队(合订,又见伤病!)(2/3)

,现场的mc都忍不住兴奋高呼:“来自詹姆斯·哈登的助攻!终结者是克里斯——保罗!!”

    对手的这两次进攻,让林溯心中警铃大作,这支火箭队真的完成蜕变了。以前他们只会无脑莽三分球,现在他们已经有意增加中距离的出手次数了。

    回头的进攻,掘金队还是交给林溯处理,一番跑动之后林溯错位单打克里斯·保罗。

    只可惜,林溯这球在进攻中吃了保罗的一记暗肘,导致皮球一出手就偏离了航道。

    哐当——“饼皇”卡佩拉奋力保护下防守篮板,随后交给保罗快速推进,哈登则是充当无球手牵扯着掘金外线的防守注意力。

    行进间,保罗一眼瞄到底角埋伏的队友,米尔萨普此刻正下蹲做出接球姿态。

    炮兵连准备就绪,二炮手输送弹药,一炮手开栓射击!

    “米神”接球根本不用调整,底角三分手起刀落,成功帮助火箭队追平比分!

    丰田中心球馆顿时欢呼声四起。

    这就是火箭新“三巨头”的威力!

    开局短短的几个回合,火箭队的攻防就给掘金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说实话,健康的完整的火箭队绝对是掘金今年卫冕路上最大的阻碍,就连勇士队的威胁都要稍逊一筹。

    其实火箭队赛季初输掉的三场比赛中,保罗都是因伤缺阵的,而cp3一复出,火箭队立马就迎来了一波大连胜。

    赛季开始之前,很多人并不看好火箭队,米尔萨普的加入自然是对火箭内线的一大有利补充,但是“哈登—保罗”的组合却被认为是磨合难度最大的一组。

    克里斯·保罗登上赛季场均持球是7.2分钟,哈登更为离谱,场均持球高达8.9分钟;这是将两个需要绝对控制权的后卫组合在一起。

    然而巨星之间的那些龌龊事,99%都是由球权引起的。

    无论是让保罗,亦或是哈登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持球时间,看起来都不太合理。

    保罗如果能将持球时间降低到5分钟,那他就不是保罗了,而是库里或者欧文。

    哈登倒是可以这么做,但上赛季哈登单核带队54胜,为球队立下大功。如果强行让哈登减少球权,难免会让他心生嫌隙:为什么牺牲最大的反而是我?

    在保罗伤停期间,火箭队虽说是输了三场比赛,但是他们依旧打出了亮眼的表现,那时候更加多人觉得保罗复出后只能转型适应哈登的打法了……

    可是,等到保罗复出之后,这些人全都被打脸了。

    因为保罗跟哈登还是“各玩各”的,德安东尼采取了一种简单到有点笨拙,但又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当哈登持球时,保罗在弱侧等球;保罗拿球时,哈登同理。哈登下场后,保罗就全权接过球队的球权,在弧顶策动挡拆;而当保罗下场后,哈登同样。

    如此一来,火箭队的单打增多了,助攻减少了,但是却能同时保留哈登和保罗的持球威胁,而且“双核”都节省了体力。

    对于火箭来说,这显然是一个利大于弊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第二持球点的出现,彻底解决了火箭队上赛季进攻延续性差的大问题。

    本赛季,保罗带领的二阵容(加上戈登、巴莫特、内内、安德森),杀伤力并不比一阵容差。

    在这一点上,真的不得不佩服德安东尼的执教魄力,既然我玩不了双核,那就还是保持单核战术,只是两人轮流持球罢了。

    这有点像做小时候兄弟姐妹们分担家务一般,今天你煮饭我洗碗,明天我煮饭你洗碗。

    并且,这种战术磨合难度极小,以保罗和哈登的技术全面性和出众球商,基本上不需要适应就能打出效果。

    毕竟这两人都有定点跳投的能力,可以短暂充当无球手,呆在弱侧完全不是问题!

    此时,赛场上双方缠斗到第一节的最后一攻。

    火箭队发边线球,皮球来到克里斯·保罗手中,将进攻时间压到最后五秒,保罗还是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挡拆进攻。

    挡拆后,保罗忽然换手运球突破,杀到罚球线附近时获得投篮空位的“圣保罗”犹豫了一下,之后再加速突一步右脚踩住,同侧脚急停,直接在低位拉回后撤步。

    离篮筐越近,成功率越高——这是NbA公认的几条真理之一——唰!

    靠着“圣保罗”首节的压哨进球,火箭队在最后时刻反超了比分,第一节打完,双方比分来到36比38。

    别看两队单节得分都挺高,但是两队在比赛中呈现出来的防守态度绝对是接近季后赛级别的。

    要不是林溯今晚状态火爆,单节就拿下17分,卫冕冠军说不定第一节就要被拉开分差了。

    战罢首节,掘金主帅迈克·马龙眉头紧皱,在赛前他已经做好了苦战的准备,但是从比赛内容来看,火箭队比掘金教练组预想中还要强大。

    在德安东尼的主持下,火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