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队伍兵分两路,前去攻击撤退中的联邦军。彼得·伯顿的队伍从右侧的斜坡前进,跑在最前面的伯顿举起步枪向着逃跑中的敌人开火,颠簸的马背让他的子弹很难精确地命中目标。一部分选择了原地反击的联邦军士兵也朝着这些快速逼近他们的起义军骑兵开火,事实证明这些人的枪法比伯顿更差——果断地在敌方目标变得越来越大后换上手枪开火的伯顿打空了一个弹匣,而后又换上马刀、杀入敌阵。没能及时逃回防御阵地的联邦军步兵当中有人选择了用刺刀和近在咫尺的骑兵搏斗,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迈克尔·麦克尼尔指挥的骑兵部队也追上了逃跑中的敌人。把这些敌人赶尽杀绝并不是他要做的,而且那只会让联邦军士兵断绝投降的念头。象征性地冲散了敌人的队伍并踩死了几个倒霉地拦在半路上的敌军士兵后,麦克尼尔再次吹了一下哨子,同时挥舞着右臂的马刀示意后方的骑兵赶去右侧同伯顿会合以便赶在敌方炮兵部队撤离之前消灭或截获对方的火炮。这倒不是他危言耸听,那些用大牲口拖着的火炮脱离战场的速度并不算太慢。
也许这场战斗只是个意外:试图轮换作战部队的联邦军在指挥不同作战单位交换位置时出现了一些疏漏,结果这些失误正巧被起义军所利用。起义军第二步兵师获知联邦军的企图后,正如麦克尼尔所预料的那样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快速歼灭脱离战线的敌军部队。如果不是由于彼得·伯顿还有更多潜入敌方战线的间谍提供的情报,起义军本不能制定如此大胆的计划,而且冒险突入敌方战线的后果将会是极其严重的。驰骋在疆场上的麦克尼尔了解这背后的一切,他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促成每一场胜利,让巴西免于落入另一个nsdp的手中。
没有更加现代化的通讯手段,麦克尼尔只能依靠一些约定俗成的手势和尽可能大的噪音来吸引士兵们的注意力。尽管他在战斗打响前和伯顿仔细地考虑了战斗中的每一个细节,意外终究是在所难免的。暂时冲散了刚刚集结起来的联邦军后,麦克尼尔用望远镜观察了一下伯顿的队伍并有些沮丧地发觉伯顿和敌人陷入了缠斗当中。他告诉过伯顿应当尽快甩掉溃逃中的敌军士兵,至于伯顿为何忽视了他的命令(又或者被迫改变计划),那估计只有上帝才清楚了。
此时,从战场左侧包围过来的第四骑兵团主力部队迅速地追赶上了溃逃中的联邦军。赶在敌人撤退到下一防御地带之前歼灭这些失去抵抗意志的散兵游勇应该没什么问题,麦克尼尔甚至看到某些联邦军指挥官干脆坐在原地等死。他的目标从来都不是这些人,解决敌方炮兵阵地带来的威胁才是重点。
“看样子伯顿被敌人困住了……计划不能变。”他握紧马刀,喝令骑兵们跟上他的脚步,“敌人的火炮马上就是我们的了,继续进攻!”
再过五分钟,他就该明白伯顿的迟缓说不定是一种幸运了。联邦军在高地下方构筑了防御阵地并挡住了起义军的追击,短时间内没法绕开防御阵地去拦截敌方炮兵的麦克尼尔只得硬着头皮命令士兵们强攻,但敌人只用两挺机枪就封锁了他们的进攻路线。破口大骂的麦克尼尔不得不决定暂缓攻势,他心疼地重整队伍,同时不住地在脑海中构思着战斗结束后用来委婉地说明损失状况的理由。
在这混乱的战场上,激战中的双方纷纷杀红了眼。有的联邦军士兵见势不妙便决定打出白旗,结果还没来得及让起义军看到便被身旁的同伴一枪击毙;另一些幸运地把某些白色织物挂出来的联邦军士兵更倒霉一些,因为只顾着进攻的起义军完全没心思在乎敌人的态度——用不了多久,这些想要临时改变效忠对象的联邦军士兵便会明白临阵倒戈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和那些被子弹击中脑袋而干脆利落地结束了一生的死者相比,依然苟延残喘着的伤员更加地不幸。断手断脚的伤兵和被开膛破肚的伤兵躺在一起,谁也顾不得身边的同路人是战友还是敌人,反正他们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了。逃跑的联邦军士兵不慎跌倒,被后面的同伴活活踩死;追击敌人的起义军骑兵一不小心坠马,反被自己的战马踏断了肋骨……至于那些被炮弹爆炸时的余波炸得血肉模糊、连人形都不具备的伤者,或许还是早些死了才更加幸福。
麦克尼尔正在等待伯顿的响应,他让骑兵们后撤到安全地带,撞见了同样在追击敌人的圣保罗公共安全部队。打算为自己多找些援军的麦克尼尔提议共同进攻敌方阵地,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友军的同意。
“这下肯定能搜到不少弹药呢。”那名穿着圣保罗公共安全部队军服的上尉笑得前仰后合,“这武器装备还是得从敌人身上拿才行。”
并不在意多分给友军一些弹药和武器的麦克尼尔休整片刻后便发起了第二次进攻,事先他要求友军提供火力掩护并炸掉敌方的火力点,不然他的骑兵部队会在抵达高地下方之后遭到敌人的迎头痛击。在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