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魁却荣盛

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魁却荣盛(1/3)

    嘉昭帝御览殿试墨卷之前,弥封官拆除殿试墨卷弥封条,曾向三大主考官展示。

    当初陈默拿到评阅墨卷,即便考卷还处在糊名之下,不管是他还是王士伦,都从书法字迹认出贾琮之卷。

    只是陈默老于世故,机警油滑,王士伦更是城府深沉,滴水不漏。

    他们都知科举之事,关乎社稷抡才,无数人仕途前程,不经意处都隐藏凶险,自然不会在徐亮雄面前留下半点话柄。

    陈默是永安二年春闱状元,如果经他评卷的贾琮,被点嘉昭十五年状元,无疑将成为士林传颂的佳话。

    方才嘉昭帝对贾琮的策论颇为赞赏,陈默圆滑老练之人,于公于私,都不会错过这等机缘,顺势奏请嘉昭帝点贾琮为状元。

    但是,嘉昭帝对他的奏请,并没有直接表态,而是咨问王士伦的谏言。

    陈默是官场打滚半辈子的老饕,哪里品味不出皇帝另有所想,心中虽微微沉吟,但也不急不躁。

    王士伦略微思索,回道:“启奏圣上,贾琮文华出众,数度科场皆为魁首,如今更是二元登科,其人确有大魁天下之才。

    但科举抡才大礼,乃寒门平庶惟一进身之阶,为天下士林瞩目,四海学子必生奋进之业。

    科举不仅是为国遴选英才,更用之使天下士人归心,以彰圣上威福四海之恩德。

    以臣愚见,后者比之前者,更加举足轻重。

    圣上治平社稷,统御河山,皇命之下,无有小事,阂于一时之情,不如着眼长远之势。

    贾琮尚在平微之时,圣上慧眼识珠,遣于宗庙,托于慈恩,追封其母,让他拥有世家立身之基。

    他鏖战辽东,平定女真,立下大功,圣上不吝封赏,封为世袭罔替伯爵,如此殊恩,嘉昭一朝,未曾有之。

    贾琮能有今日成就,诚然因其才略超群,更因圣上简拔培植之功,而使其世家庶脉之身,不坠明珠蒙尘之境。

    如今他身负双爵,位居五品正官,春闱下场,贵庶同列,竟取功名,书经之道,治学之事,无可厚非。

    他在糊名评卷之下,摘得春闱会元之荣,皆因其才华卓绝,文章旷达锦绣,旁人心有羡之,也说不得什么闲话。

    如今殿试拆封评卷,圣上唯才是举,点其为状元,也是清正严明之举。

    然天下士人,沉于功名,难有圣上天宇朗阔之心,多半妄生揣测,以为圣上偏爱少年臣子,万千荣盛皆加之一身。

    更会污言贾琮,贵勋朝官之身,富贵荣耀之极,还要与平庶学子抢夺进身之机,又违圣贤恕德之道……”

    王士伦侃侃而谈,他身为内阁大学士,本就是才略高深之人,这番话虽说的委婉,但理据充足,难以反驳。

    御座后的嘉昭帝凝神倾听,脸上无喜无怒,让人看不透心思。

    殿中之人谁都听得出,王士伦这一番话,是不赞成点贾琮为状元。

    一旁的礼部尚书陈默,作为点选贾琮为状元的提议之人。

    听了王士伦一番话,只是半阖双目倾听,显出几分木讷和老态,也没因王士伦反驳之言,脸上露出不快之色。

    倒是徐亮雄听了王士伦的话,心中不由一阵暗喜,因贾琮点选不了状元,他评卷的六名贡士,便多了几分一甲之机。

    王士伦继续说道:“贾琮如今身份贵重,臣以为他下场科举,是因他自幼立志读书,又得文宗静庵公教诲,所以才会奋发举业。

    如今他摘得会元之荣,得偿一生读书之志,足以回报静庵公教诲之恩,二元登科的名望,已不下一状元。

    臣以为做不做今科状元,贾琮多半不会太过执着。

    圣上即便成全他恕德礼让之心,未尝不是一桩佳话。”

    ……

    嘉昭帝说道:“王爱卿此言顾全大体,颇有些道理,陈卿以为如何?”

    陈默躬身说道:“臣推贾琮为状元,只因其才,别无他意,陛下思虑精深,但有圣断,臣无有不可。”

    嘉昭帝见陈默这么好说话,嘴角微微一牵,不过也不算意外。

    陈默历经两朝剧变,还能屹立不倒,就是这人心思缜密,有主见,而且够圆滑,不惹事……

    嘉昭帝看了一眼徐亮雄,见他侍立一旁,神情隐约有几分急促,问道:“徐卿可有话说?”

    徐亮雄神情微微一振,说道:“王大人之言,颇为中肯,老成之谋,臣深以为然。

    陈大人言贾琮乃今科会元,有大魁天下之才,也未尝没有道理。

    臣以为贾琮可入一甲,但如王大人所言,不宜点为状元。

    贾琮不仅才华出众,而且世人皆知,风仪绝代,貌比潘安,以臣愚见,可点为探花,相得益彰,可为佳话。”

    徐亮雄话音刚落,嘉昭帝神情微微一动,方才还在阖眼倾听的陈默,突然睁开一双老眼,目光中似有锐气闪动。

    说道:“徐大人此言不妥,贾琮乃今科会元,才华超于同伦,并且武略出众,于国有削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