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科举就是一个例子,明清科举的范围是四书五经以及官方认定的大儒注疏,总字数已经是相当多了,但是到了科举后期,所有的考题都出完了。
到了最后,甚至出现了所谓“集句”的考法,就是将上下文并不是一个词的字连起来,故意为难考生出题。
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就用“来不”作为题目,还要从中阐释出儒家真意来。
这已经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进行的考试了,而是纯粹为了选拔官员而进行的无意义内卷。
如果崇文阁继续这样下去,也会陷入到这种内卷之中。
而且不可能永远只以孝经作为考试科目,总不能新朝也搞“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吧?
不过官方学术这东西倒是不难办,随着天下一统的曙光出现,世家大族纷纷投靠苏泽,比如这一次太原王氏就献上了自己家传的《易经》。
主要还是考试科目的问题。
虽然都叫科举,但是历朝历代的科举实际上不一样的。
唐代科举重诗歌,宋代科举重策论,明清重八股,到底要怎么考?
这也是政务堂写信给苏泽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