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法律禁止是真的禁止,而不是一种需要承受的条件和代价。
关键是这些青壮年,愿意在南洋当奴仆,大明都不允许,大明不想为他们提供口粮。
虽然之前就已经知道大明本土人多了,但这种直接相关的事实摆在面前的时候,让法塔赫和巴格拉季昂有了更强的实在感。
马卫国、法塔赫、巴格拉季昂一行人,在狮城停留了三天,船队检查补给完成后再次启航,驶向广州府宝安港。
马六甲这个大门,可以算是大明本土的“院门”,而大陆上的广州府,就是真正的“房门”了。
能够在广州府上岸,才是真正的进入大明本土了,这里也是所有偷渡客的目标。
明清时期的广州府规模很大,范围几乎囊括了整个珠江三角洲。
朱简烜前世的广州、清远、佛山、东莞、中山、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的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广州府管辖。
广州府也是大明朝廷在华南地区集中力量首先建设的大型工业基地。
广州城本来是秦汉时期的南海郡故地,当时的城池勉强可以算是直面大海的,所以才会有南海之名。
但珠江在城下持续淤积了一千多年之后,广州已经从海港变成了内河港口。
在工业化之前,广州这种大河上主航道上的最后一座城,本来是非常适合作为港口的,正好用于海船和内河船的交界地。
风帆时代两千吨的船都是大的,而且木船轻载吃水很浅。
但随着工业化真正开始,船只规模越来越大,吃水也越来越深,进出狭窄的珠江航道越来越困难。
广州这种河港就不适合作为远洋海港了。
也正是在工业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世界上才慢慢出现了天然深水港的概念。
最近这些年,大明朝廷建设部和广州府联合勘探挑选,最终选择了宝安县城的西南部的半岛上,专门建设了一座全新的大型海港,用于沟通广州与南洋。
宝安县最初属于东莞县,在万历年间拆分出来,形成了独立的新安县,辖区大概是后世的深圳和香港。
这个世界的大明工业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中,朝廷发现神洲本土叫新安县的地方太多,为了方便区分把新安县改成了宝安县。
建设港口的地方位于后世的蛇口半岛上。
珠江口一侧天然水深在九到十四米之间,稍微疏浚就能达到十六米的运河水深,继续向南航行很快就有二十米水深了。
宝安港首先承载了大明南方工业区与江南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区的贸易互通的需求。
也承载了大明本土与南洋地区的海运往来。
还是大明本土与澳洲、印度、天方、欧洲地区的远洋贸易起始点或者中转港。
如此庞大的航运驱动力,再加上本来就颇为优越的自然条件,让宝安港很快就成了大明广南地区最大的民用海港。
现在的宝安港所在的半岛周围都已经变成了泊地和码头。
马卫国乘坐的船队驶向港口的时候,在深圳湾对面的元朗地区也到处都是忙碌的工地。
很显然,宝安这座城市的规模,正在迅速扩大。
城市的核心区在宝安港周围,但未来可能会变成整个深圳湾的周围。
深圳湾外部水比较深,可以疏浚加深成为港口的一部分。
内部的水非常浅,属于咸水沼泽湿地,当然不适合建设港口,但可以成为城市内部的公园。
也因为湿地水浅,未来可以通过建设长桥,将海湾两岸连接起来。
现在这个大明南方最大港口选址在宝安,而不是九龙和香港岛这种天然航道条件更好的地方。
根本原因还是大明的工业化是内生的,且没有受到外力的干涉。
这种本土内生工业化所孕育的港口,即便是本身是用于对外沟通为主,通常也会出现在与内部平原相连的沿海山麓地区。
山麓意味着海岸线是岩石海岸,这种地方更容易出现天然深水港,航道疏浚维护的压力较小。
与内部大平原直接相连,更方便修建铁路和公路,方便调动内陆的海量资源,也方便将内陆的产品输送出去。
如果这种港口能位于大河的出海口,将内河与远洋航线串联起来,那样就更好了。
大明朝廷和广州府选择在宝安建设港口,就是要建设一个向外输送内部商品的港口,一个远洋航线与内河航道转换的地方。
所以与内部腹地的连接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最终的选址要在航道条件和区位之间做折中。
宝安县城与蛇口半岛周围的区域就是非常好的选择。
九龙和香港岛之间的天然航道条件虽然更好,但是这里与广州府的核心平原区域并不相连。
中间隔着成片的丘陵地带还有一道深水海湾。
这里属于大陆边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