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有分封,但也只是暂时的,东晋有分封,所以造成了八王之乱。
而延续到了明朝,朱元璋封的藩王,和历朝历代的藩王,有着本质的差别,以往的藩王,手握封地的军权,财权,政权,三权集于一身。
毅然成为了国天朝的国王。
只要有心,就不难发现,明初的藩王,说是藩王,实质上就是老朱把皇子们派到地方领兵,他们往大了说是个元帅,往小了说就是个将军。
前文说过,朱氏王朝建国不足三十年,根基不稳,北方丢失三百年,失而复得几十年的时间都需要大军镇压。
藩王在封地,只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想要出兵,需要五军都督府,兵部,最后皇帝同意。
他们才可以出兵。
地方的政务,藩王不得插手。
地方的财政,和藩王府没有半毛钱干系。
就这样的藩王,朱允炆能让朱老四夺了天下,朱允炆不厉害,谁厉害??
话归正传。
朱允炆坐在东宫,心中迷茫道:“大家都说,尧舜禹汤,治世明君,要后人效仿先贤。”
“我要复周礼,实井田,皇爷爷反而暴怒,还惹得父王揍我一天,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是我不够效仿先贤,只做了先贤的皮毛,而没做先贤的精髓?”
十三岁的朱允炆就好似一个书呆子般,三年前,朱雄英也十三岁,朱雄英已经跟随蓝玉北伐大军,在捕鱼儿海捡了军功。
临近十四岁的时候,朱雄英已经带着五万大军,六百七十艘水师战船,扬帆出海,为这个古老的帝国,寻找更多的机会。
反而这朱允炆,读了太多的圣贤之书,学了太多的圣贤言论,把自己变成了眼前这样子。
“不行,我还得想办法,一定要得到爷爷的认可才行,定然是我复周礼,实井田还不够彻底,才惹得爷爷不开心。”
朱允炆似乎做好了决断,这一次,他一定要让老爷子对他刮目相看,让老爷子相信,把皇位传给他,一定可以让大明继续发光发热。
可朱允炆不知道的是,就算朱雄英死在了海上,就算朱标还是没能逃脱暴毙的厄运,就算老爷子晚年丧子。
就算老爷子铁了心要把皇位传给朱标一系,也永远轮不到他朱允炆了。
复周礼,实井田,简简单单的六个字,就足够让朱允炆永远无缘皇位了。
朱允炆认准了实井田,还是因为朱元璋已经开始改革,将天下田亩收归皇庄,由皇庄发放给百姓耕种。
按人头户籍领取田亩。
可朱允炆口中说的复周礼,实井田,井田制度也是土地国有的一种,但相比皇庄籍没,先贤的井田制。
就是将天下的百姓,变成贵族的奴隶。
若是说做贵族的奴隶和做皇帝的奴隶有什么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皇庄的租金,是按照收成来算的。
你奋力耕种,自然灾害,老天不下雨不给饭吃,黄河泛滥,水灾。
皇庄非但不会收租金,反而会给予活命的口粮,而贵族的租金,那都是按照田亩数量来收的。
你租了一亩地,交一石粮,你打不出来一石粮,那就是你的事,卖儿卖女,你自己决定。
而如此下去,五十年,甚至用不上五十年,底层百姓永远也没有翻身的可能。
为了让皇庄制度能够传承下去,老朱甚至在大明律中明确规定,民间私自买卖田亩,查证属实,全家流放化外之地,知情不报者同罪。
皇帝赏赐朝廷大臣皇子皇孙,出京藩王,不允许有一寸田亩的赏赐。
皇庄田亩由户部和皇庄共同经营,理念上属于皇帝私产,公义上是朝廷的资产。
这种制度不用太久,坚持三代人,一百多年的苦心经营,等第四代,第五代皇帝上位的时候。
皇明祖训就是万世不易的基本准则,只要代代君主能抓住兵权,搬出皇明祖训,任何敢于侵占皇庄田亩的人,都可以按照祖制抄家灭族。
而针对皇帝如何抓兵权的问题,朱雄英在练兵实录里也说的清清楚楚,流兵制度,流官制度,不用文人领兵。
就算短时间内,文官领兵,但只要皇帝有抓兵权的心思,随时可以用补充兵源的名义,招募新兵。
训练新军,提拔忠于自己的将领,一步步的将文官手里的军权蚕食殆尽。
文不掌兵,招募新军,这都是非常好的办法。
如果掌握了练兵实录的后世之君,都不能大权在握,那这个帝国,也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朱允炆刚刚动作,却是发现,他的娘亲吕氏,躲在一边,看不清在捣鼓什么。
稀里糊涂的,朱允炆走上前去,眼见着吕氏在茶水里放了一丢丢,一丢丢的粉末。朱允炆瞬间捂住了嘴巴。
吕氏察觉到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