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地位的抬升,离不开韩愈的努力。
老韩还特地写了一篇叫做《原道》的文章,把孟子列为孔子的继承人,并且还宣称先秦儒家唯一配继承孔子的就是孟子。
我超,原。
至于说“亚圣”的尊号,还要等到朱·仙女·大扑棱蛾子·道长·朕的钱·厚熜的嘉靖九年,才给他定下来。
后世还有一个翻译小笑话,把孟子“mencius”翻译成了门修斯……
李象倒是忘了这一点,所以就直接给孟子来了个提名。
太孙的面子又不能不兼顾,所以争论过后,文宣王庙的配享变成二人,分别为亚圣孟子和后圣荀子。
再次磋商之后,朝议定下从祀扩为一百零八人,但拟定放进去从祀的人目前也只有五十余人。
按照李世民的说法,那就是剩下的给后来人留着,用以激励后人。
群臣一听这个,那当时就不困了。
在古代其实很看重这个,尤其是香火不绝这一点。
更何况文庙武庙乃是官方所立,说句政治不正确的,就算是大唐没了,这文庙和武庙也不可能没,他们也会跟着一直吃香火。
这种好事儿,打着灯笼都找不着,谁又会反对呢?
定完文庙的名单后,便开始拟定武庙。
武成王庙主神为太公望,配享为兵圣孙武和亚圣张良,配祀十人,分别为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季汉武乡侯诸葛亮、春秋姜齐大司马田穰苴、战国楚令尹吴起、战国赵望诸君乐毅、汉长平侯卫青和汉冠军侯霍去病。
列出来的武将一共八人,其中有一个给李靖留着呢。
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儿,李靖若是进不去武庙十哲,那其他八个人也都别玩儿了。
至于帝王不在此列,不然的话无论是政治正确,抑或是按照能力功劳,李世民肯定是要进去的。
不过话说回来,武庙十哲里白起比较倒霉,赵匡胤去武庙溜达的时候,觉得白起这人杀降不祥,就给人家薅出去了,然后给郭子仪填了进去。
按理来说,按照政治正确,身为外戚的长平侯卫青和冠军侯霍去病是进不去十哲的,但李小象看不见的大手稍稍操作一下,这俩人就被摸了进去。
太伟大了哈耶象。
需要注意的是,太公望的尊称并不是“圣”,而是“武祖”,而兵圣是孙武。
田穰苴这人其实一直都有争议,毕竟《司马穰苴兵法》是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把穰苴对古兵法的阐发之辞附于其中而完成的,而具体的战例又没有多少。
反对的人认为,司马穰苴收复失地实际上靠的是晋、燕二国怂了,望风而逃,论及战功的话,其实比不得其他几人的。
非要类比一下的话,他和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差不多,不过他比克劳塞维茨多了收复失地的战功在身。
武庙里的男人,各个都是个顶个的强悍。
像后世某些腚歪到没边的电视剧,日复一日Pua汉人,说什么“你们汉人弱不禁风,根本不是我们XX勇士的对手”,“你们汉人太狡猾了,不像我们草原民族心胸宽广”,“你们汉族……,不像XXX……”,简直是无耻至极。
打一个末期的王朝,装什么大瓣儿蒜呢在这?
吹出来的女真不满万,你让他去碰赵匡胤试试?脑袋都给你腌入味儿了。
武庙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能让草原哭爹喊娘的存在。
弱不禁风?不是你汉军爷爷一打五的时候了?不是跪在你唐军爷爷面前送媳妇的时候了?
辉煌时刻谁都有,别拿一刻当永久好吧。
武庙和文庙的待遇是一样的,都是有一百零八人从祀,且选了五十余名将进武庙当中。
武成王庙就宽泛的许多,毕竟姜太公可是西周时期的人物,也能容纳不少春秋时期的名将进去,譬如先轸、伍子胥等人。
名单一经确定之后,朝廷便正式下达诏书,册封孔子为文宣王,太公望为武成王。
消息一出,天下震动。
当然,这年头并不像后世挫宋开始重文轻武,也不至于说有人对于文武并封有什么不好的看法。
引起震动的原因,也只是因为文庙和武庙各自空着的五六十个位置。
就算是贞观朝有名有姓的文臣武将加上去,他也加不上二十个。
那剩下的位置,不就是后来人的了吗?
一时之间,有志之士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建立一番功业,将来等到身后之时,被人放进文庙或者武庙,享受万世不绝的香火。
而始作俑者李象,正在忙活他的院和军事学院。
按照他的构想,军事学院的授课老师,应该是贞观朝的各位名将,尤其是李靖——当然,还有李世民。
要是当年杨二但凡是个人,比霍去病还少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