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称是按照共和国编号规范命名的,最先建立的自然就叫第一,以后再建立的同样单位就依次命名。至于是不是真的会有第二第三什么的,那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这样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就是简化了命名规则,如果后续建了同样的单位,那就顺序排下去,如果没有,叫第一也不影响什么。
在穿梭机里从空中看去,整个改造基地被一个淡蓝色的透明防护罩笼着,这个防护罩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水分过度蒸发,但不是完全隔绝蒸发,维持一个正常的大气环流,对一个自然星球的生态是很重要的。
实际上,这个星球虽然地面陆地占优势,但地底下却存在着几片互相连通的地下海,并且这些地下海与地表海也是相连的。
也正是因为地底下有水,并且能渗透蒸发一部分上来,大陆上远离海洋的中部区域,便没有形成大片沙漠,而主要的是荒漠和戈壁滩。
在主大陆中部,也就是第一改造基地所在这个地方,地底深处实际上也是有地下海的,只不过地壳岩层过于厚实,通过岩石土壤的渗透过滤作用被挤压上来的水分,能够到达地表的微乎其微,而显然本地土着也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打足够深的井,能够钻到渗水层把水引出来,所以这片地方本来就是一片荒凉或者说死寂的星球内陆典型地貌。
不过共和国到来之后,先是给全球直播了防蒸发防护罩的架设,随后又直播了深井钻探,然后又看到了从井里引出来的淡水沿着规划好的沟渠流遍了整个改造基地,接下来又是机器人无人机铺路盖房子绿化地表,以及帝国治安部队俘虏的入住仪式。
这些工作前前后后不过个把星期的事情,星球土着和帝国治安部队的俘虏全程观看,但是两边的反应不尽相同。
帝国治安部队很安分,因为不安分的在共和国缴他们械的时候就消失了,而且他们对共和国展示的这种技术能力的理解更深一些,实在是无法抵抗。
而在土着居民看来,大概是共和国进入的过程很和平,暴力的那部分他们也看不到,于是缺乏一些敬畏,以至于有不少团体或者个人跑过来要跟生产办讲价钱谈条件,甚至声索土地所有权,或者打算挨着改造基地薅资源搞产业。
怎么处理这些事情,可能星球土着自己觉得有谈判的余地,但是对于共和国、生产办来说,处理起来就很是简单直接了,拒绝所有要求,限期离开基地附近划定的缓冲区,并且要求各地治理机构,在共和国进行下一步阶段工作前,维持好社会秩序。
当然也总是有不信邪的,而这些人的结局就是,在当地人眼里,变成了失踪人口,而对于帝国治安部队来说,那些人就是在他们眼前变成了原子。
共和国进驻之后,虽然俘虏了帝国治安部队几乎所有的人员,并且送去了改造基地进行改造,但并没有处理原先作为帝国代理人的当地治理机构和官员,共和国对他们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维持好社会秩序。
当然,要是维持不好,那就维持不好吧,除非爆发严重的社会冲突甚至战争,否则共和国暂时并不打算干涉。
而又因为星球土着本来就已经接受了外来统治者这样一个现实,眼见着共和国杀了几只鸡之后,又发现共和国确实没有继续追究下去,便暂时无视了共和国的存在,继续着原有的生活。
实际上改造基地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生产办的工作人员就转移到了新的工作地点,这里只剩下机器人智械,机器人和智械在这里的任务只是监督改造俘虏,它们并没有去管理星球本地事务的授权。
改造的方式是灌输和上课相结合,灌输的是共和国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处置异文明的一些基本条例,上课则是集中进行案例分析以及讨论。
只有等到俘虏改造合格,然后作为工作队派出去执行星球改造任务之后,工作队才需要为星球上的本地事务负责。
这一点,开宗明义的一开始就告诉了这些帝国俘虏,而这些俘虏又迸发出了极高的改造积极性和配合性。
毕竟他们被派到这个地方本来就近乎流放,这一辈子说不定就交代在这里了,而现在共和国又给了他们希望,不论是能回家,还是能在这里好好过。
人只要有希望,也必须要有希望,才会有动力积极地去工作学习和生活。
首先把俘虏改造成工作队,然后让工作队去执行星球改造任务,这是生产办在沙星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的工作规划,孙彧和张薇薇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他们本来也不需要介入具体的事务,这是出发前文明办就特地提醒过他俩的。
于是,在改造基地从基地主机那了解到这些基本资料,并且进行了一些实地观察之后,孙彧和张薇薇只是提出一个建议,就是既然有充足的地下淡水,为什么不扩大改造基地的覆盖面积?如果绿化覆盖了整个主大陆中央的这片荒漠和戈壁,这里完全可以开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