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但行不通,反而还会为那幼子的母亲,招来不必要的灾祸。
戚夫人前车之鉴,还请陛下,好自斟酌啊……
同样的道理――但凡太宗皇帝没这个心思,便必定会当即脱帽谢罪,口称:一时失言,实在不该。
但太宗皇帝当时的反应,却是让整个朝堂内外,都大跌眼镜。
――太宗皇帝说,慎夫人出身寒微,历经艰辛,艰难得诞皇嗣,朕不忍稍苛待也。
还是那句话:这个理由的内容,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皇帝这个宁愿找个理由为自己解释,也死活不愿就此打住、改邪归正的态度。
太宗皇帝这个态度,也不出意外的让整个朝堂内外心下一沉:事情,又大条了。
真要说起来,若非梁怀王刘揖意外坠马,直接导致当时的太子刘启瞬间稳如泰山,汉家文景之治的"景"皇帝是谁,还真就两说。
类似的情况还有许多――无一例外,都遵循着那一条铁律:只要皇帝不低头,那就有蹊跷;
但凡皇帝开始扯一些不符合常理的借口,那事情就必然大条!
而栗太后为皇帝儿子辩解的这番话,便隐隐让曹皇后感觉到:事情,似乎要大条了。
与曹皇后的忧虑所不同,此时的栗太后,正为自己能替宝贝儿子辩解,而沾沾自喜着。
――对曹氏这个儿媳,栗太后说不上有多喜欢或者满意。
但好歹不姓陈,不叫阿娇,不是馆陶公主的女人――栗太后对曹氏的印象分,就已然不低。
再加上曹氏大户人家出身,言行举止、礼数都无可指摘,对两位太后也是毕恭毕敬,栗太后就算是再怎么吹毛求疵,也很难讨厌起这个懂事的新媳。
过去这段时间,也就是孝景皇帝驾崩以来的这大半年、将近一年的时间,栗太后一边适应着自己的新身份,一边也慢慢搞清楚了状况。
和预想中,做了太后就可以百无禁忌稍有些出入的是:当长乐宫有太皇太后健在时
,太后的身份,和皇后的身份也没什么区别。
――同样是上面压着个大权在握的婆婆。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皇后可能被废,但太后不可能。
也就是说,相较于过去的"栗姬",做了太后的栗氏,仅仅只是得到了皇后应有的权利,以及不可能被废的保障。
对于正常的太后来说,这显然有些憋屈。
但对于栗太后而言,这恰到好处。
眼下,栗太后顶着个太后的身份,得到宫内宫外,乃至天下人的无条件爱戴;
享受着太后应有地位的同时,又不用肩负起具体的、太后应当肩负起的职责。
而窦老太后的存在,也给栗太后这个政治菜鸟、连皇后都没做过,就直接跳级到太后的栗氏,留足了适应身份、调整心态,以及学习的时间。
眼下,栗太后的日子非常滋润。
每天就是吃吃喝喝,累了就休息,无聊了就找母族的兄弟姐妹聊聊天、说说话,却不用顾忌有人说自己"勾连外戚"。
――因为太后,本身就有联络外戚的权利。
唯一的指望,便是皇帝儿子能有个大胖小子,好为自己打发深宫的苦闷时光……
「去,给皇帝带个话。」
「便说明日晚,让皇帝来一趟长乐,陪我和太后用顿饭。」
「――聊尽孝道。」
相较于曹皇后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以及栗太后的神经大条,岁月静好,窦老太后却精准判断出了眼下的状况。
――栗太后方才所言,大概率是真的。
天子荣之所以疏远椒房,应该真的是为了避免曹皇后生育困难,以至于出现意外。
换而言之:对于曹皇后,以及曹皇后将来必定能诞下的皇长子,天子荣,期望颇高!
稍微想了想,窦老太后便也大致明白:当今天子荣,大概率是要恢复一下汉家皇位传承上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国本。
如此一来,曹皇后的重要性,乃至背后的平阳侯家族的未来上限,都在窦老太后心中猛然拔高了一个台阶。
只是这件事,窦太后不方便以祖辈的身份,去和孙辈的曹皇后细掰扯:皇帝是这么这么想的,皇后不要多想……
最好的方式,就是以大家长的身份,把当事人都攒局攒到一起,让他们自己去说。
然后老太后再从中斡旋。
尤其是那句"让皇帝来陪我和太后聊尽孝道",更是基本把这场鸿门宴的主体,都提前给刘荣点名了。
――尽孝!
太皇太后点名让皇帝来吃饭、来尽孝,反过来说,便是皇帝在某些方面,没有尽好自己孝顺东宫的义务。
具体到刘荣身上,显然就是那句臭名昭著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