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258章 拆分内史

第258章 拆分内史(2/3)

作乱后,被先孝景皇帝朝服腰斩于东市时,新任内史的人选,就已经让朝堂内外为之头疼了。

    最终选择老臣田叔,也不过是孝景皇帝的权宜之计:在找到真正合适的内史之前,让这位老同志帮着撑几年。

    现如今,老同志也有些撑不下去了,与其再像当年那般,再找个老同志撑着,还不如一劳永逸;

    一次性解决内史的人选问题,为汉家选出一个能用十来年,且有机会更进一步,朝着御史大夫,乃至丞相发起冲击的能臣。

    梁内史韩安国,便是刘荣选定的新任内史。

    准确的说,是新任大农。

    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对内史的拆解,但刘荣新下却已经打定主意:将内史三分,各掌军、政、财。

    在过去,内史基本就是权责范围限定在关中范围内的丞相,凡是关中的事,就没有他内史属衙管不了的;

    这使得内史和丞相的职权出现大规模重叠的同时,又过度加重了内史的权柄。

    ——只要是在关中,内史就能做到天上地下无所不包、无所不管!

    军、政且先不提——连财税都管!

    刘荣只想说:汉家有少府这么一个怪物,已经足够了;

    再多出一个名为‘内史’的怪物,尤其还是不属于皇帝私有的怪物,那就有些破坏汉天子的睡眠质量了。

    三分内史之权,各掌军、政、财,其中‘政’的部分,便是如今从内史更名而来的大农。

    在刘荣的设想中,大农比之过去的内史,将不再具备‘无所不管’的冗杂权柄,权力范围却又不再被局限于关中。

    日后的大农,将专门负责农事,而且是包括关中在内的整个汉室天下的农事。

    什么冬小麦的推广啊,粮食价格的监测、调控之类,都将在大农的职权范围之内。

    这样一个岗位,无疑很考验履任者的实践能力,也更能试出一个官员,究竟是夸夸其谈的键政家,还是有真材实料的实干家。

    至于军、财两部分,则相对简单些。

    ——原属于内史的兵权,即隶属于内史的中尉,将直接从原内史的权力框架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属衙,并且直接对天子负责。

    而内史原本的财权,即税收等事宜,则需要刘荣新设一个类似税务局之类的属衙,去专门负责。

    大致设想,刘荣也已经成竹在胸。

    “近些时日,朝堂内外于北墙战事,可还有其他异论?”

    内史的事大致搞定,刘荣便自然而然的关心起北墙战事。

    准确的说,是朝堂关于北墙战事的反应。

    战况的整体进程,和刘荣早先的预料相差不大。

    ——匈奴大军压境,程不识驻守朝那塞,除了一开始有些吃力,之后便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毕竟朝那塞,之所以被称为‘塞’,正是由于其地形、地势,可以起到扼守北地郡西北门户的战略作用。

    而一个被称之为‘塞’,可以扼守一郡门户的战略要地,显然符合关塞易守难攻的特点。

    最关键的是:作为边塞,朝那塞外围,根本无法铺开太多军队。

    就好比此番,匈奴右贤王伊稚斜率七万大军而来,却只能派出近万部队攻打朝那塞,其余六万余兵力,都只能做轮换只用。

    这一万上去打,打累了再换一万人,再打累了再换——总而言之,匈奴人在朝那塞外投入的进攻兵力,始终都维持在万人上下。

    再多,就要被地形拥挤活动空间,从而影响战斗力了。

    抵御一万人以内的敌人,尤其还是不善攻城的匈奴骑兵;

    本就手握近万兵力,又有郦寄派去的一万援军——若程不识还无法守住朝那塞,也就妄为如今汉家数一数二的名将了。

    而今,时间也来到冬十一月,凛冬腊月将至;

    即便相较于草原其他地区相对温暖,幕南也终究不在迟到。

    根据刘荣的估算,若依旧久功朝那塞而不能下,最晚冬十一月二十,匈奴人便要退兵回幕南。

    换而言之: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便是匈奴人强攻不下,悻悻而去。

    等到来年开春,自然是匈奴使团叩关请见,然后拿此战大肆敲诈汉家。

    刘荣甚至都能猜到彼时,匈奴使团敲诈汉家的说辞。

    左右不过‘我们放牧放的好好地,程不识非得来打我们,结果被我们打回朝那塞,缩头乌龟似的不敢出来’之类。

    而眼下,朝堂内外对战事进程的反应,却是刘荣格外关注的。

    “禀陛下。”

    “自朝那塞传回‘敌我皆有伤亡,然朝那塞并无失守之虞’的战报之后,朝堂内外对战事的担忧,便已是打消了大半。”

    “丞相刘舍、御史大夫岑迈等,更是已经开始准备开春之时,应对匈奴使团时的对策。”

    “即便还有些人担心朝那塞失守,以至于太宗皇帝十四年的故事重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