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看到街道两侧那已经拥塞的,热情欢迎的百姓们,李成梁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箪食壶浆,以待王师’的场面,这场面,他在辽东从来没有见过。
那里的老百姓可是见到当兵的就跑。
如此场面浩大的欢迎并不是陆远指示,朝廷组织百姓的官方行动,通政使司只是让南京各大官报、民报将远征军的消息广而告之,并且客观且高度赞扬了远征军为国家立下的功劳,南京百姓完全是自发的前来迎接。
全城百姓中估计能有那么几万人是真心来迎接的,更多的完全是来凑热闹,于是人就越聚越多,成就这一派万人空巷的场面。
跟在远征军队伍后面的远征军家眷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上百万啊,相当于他们国家全国人都放在了一起来迎接。
当然,这些伊比利亚的媳妇也没时间来感叹大明的人口真多,实际上自从到了南京地界,她们就已经被那一幢幢林立的高楼所震撼的失去意识。
这是人类能够建造起来的城市?
和南京相比,故国那就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沟子啊。
当队伍耗时一个多时辰终于靠近长安街的时候,李成梁抬起右手止住行进,自己也是翻身下马,快步向着前面跑去。
因为朝廷百官已经在前面的街口列队迎接,而为首的人,即使是五年不见,李成梁也忘不掉。
大明的皇帝朱载坖和首辅陆远。
出宫相迎已是不得了的政治规格了,陆远并没有打算出城去接,只有辟地千里、扶危救难这种功劳才配得上,李成梁苦是苦了点,但没拿到前面两种的高度,所以按照相迎的待遇,陆远只是组织朝臣百官,喊上朱载坖这么个皇帝,大伙守在长安街迎一下便够了。
“臣李成梁参见陛下,参见太师。”
李成梁撩甲欲跪便被陆远一把托住:“李将军莫要如此,我大明朝去跪礼了。”
其实从进了广州港开始,李成梁就已经收到了一份苏兴昌给他的礼物。
一本国宪。
这五年内国内发生的事情和变革,李成梁在路上的时候眼见耳闻早已了解不少,他只是一时改不掉的想跪。
“是。”
李成梁重新站直身子,冲着陆远和朱载坖改行抱拳礼。
“末将回来了。”
“回来就好。”
陆远拍了拍李成梁的肩头:“回来就好,走,入宫说,本辅有很多话想和你聊。”
“是。”
陆远随后叫来高拱:“你那个,组织老百姓有序离散,要保证安全,还有,安排人带着咱们远征军的小伙子包括他们的家眷,分批安顿下来后带着在南京城内和周边好好逛逛,好好玩玩。”
“是。”
“孟静。”
赵贞吉快步上前来:“太师。”
“拿二十万两银子出来给高拱,远征军吃的喝的住的玩的,这些钱全部由朝廷来出,一定不能怠慢。”
赵贞吉含笑点头:“是,您放心,一定招待好咱们的好儿郎还有他们的外国媳妇。”
随着一阵哄笑声,李成梁也是羞赧的垂下头,但又一本正经的抱拳。
“太师,那些死去儿郎,末将也给他们带回来了。”
陆远脸上的神情肃穆起来:“本辅知道,本辅不会忘,本辅已经责令工部,在孝陵脚下修一座陵园出来,等到竣工,便将这些儿郎葬进去。”
这话让李成梁不可思议的瞪大双眼。
孝陵?
那可是葬着太祖皇帝、孝慈皇后、懿文太子的地方,现在加上一个嘉靖皇帝。
这是帝陵啊。
在这种地方开修陵园,葬士兵?
他现在才感受到,国宪强调的所谓平等到底是什么。
“只要为国有功,葬在哪都是应该的。”
陆远说道:“将来本辅、朝臣、还有皇上,只要去孝陵祭拜,就先看看咱们这些英勇无畏的好儿郎们,国家不会忘记他们。”
李成梁泪如溃堤:“多谢太师。”
“大喜的日子,不哭。”
陆远一把拉住李成梁的小臂:“走,随本辅入宫。”
进到宫内,大多官员便都散去,各忙各的,只有二品以上的大员留在文渊阁,听李成梁介绍着这五年来他在葡萄牙的所见所闻,了解着这些远在万里之外的国家情况。
文艺复兴、宗教思想、国家变革。
这些对于此刻的大明来说都陌生的,是完全迥别于中国的一种截然相反的社会情况。
当听到那里的姑娘大胆追求远征军儿郎的时候,在座所有人都笑了出来。
“这可真是伤风败俗、伤风败俗啊。”
礼部尚书杨成修连道好几遍伤风败俗:“怎么可以干这种事,简直是有辱斯文,没有父母之命,没有媒妁之言,更可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