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蘅肃然起敬,原来老师还有这等教书育人的思想,难能可贵。连忙道:“恩师别忙,且听我言。恩师以后的束修自然是以每月三两为标准。以后和现在的学生都这么收!”
“不,...”
李蘅连忙道:“老师,不忙说话,等我说完,如若有何不妥,老师您再说!每月三两银子的束修,那是彰显老师您的身份,您毕竟是这周围唯一教出秀才的老师,这束修自然要高人一等。否则,反而让人觉得您浪得虚名,不肯把家中孩子教给您学习,这是人之常性。这好酒就要有好酒的价,大人自然要锦衣华服才可彰显身价。
不过,老师想要多教学生,桃李满天下的心,学生理解。我们可以这么做,对外当然要说老师您的束修是三两一个月。但是实际我们收的时候,可以视情况而定。家境好的,如同学生这样的,当然是要三两银子一个月,一分不少。家境一般,或者不好的,但是学习刻苦学习好的,老师可以视情况减免束修。这样既可以让他们能学的起,也体现老师您爱才,体察学生的师德。即到达了目的,也为老师博得了好名声!老师以为如何?”
“好,好!”王恩业大喜:“承平,真个好主意!”读书人好名,这样能得到好名声,又能得利的机会,王恩业还没迂腐到这么不食变通的地步。
李蘅又道:“这样做,还有两个好处!一:可以激励老师学生们好好学习。学的好,学的刻苦,束修可以减免,进一步刺激他们努力学习。学的不好,滥竽充数的,束修也可以再加回去,最终让那些不学无术的离开,也免得浪费老师您的精力。
二:老师您名声越大,自然就越有人来拜师,越多的人拜师,就越会出好学生。终有一天,老师还会有第二,第三,第三十,第三百个秀才学生,也总有一天会有个举人学生,甚至贡士,进士的学生。成为桃李天下的名师。”
李蘅描绘的蓝图,让王恩业大喜过望,激动不已:“承平所言极是。”
李蘅道:“所以这一个月三两银子的束修非常必要。以后随着老师交出的好学生更多,名声更广,这束修还要涨。至于这替老师传名的事,就交给学生来办吧!”
说道这,王恩业也再不推脱,欣慰的拍着李蘅的肩膀道:“就照承平你的意思办?为师这一生,有你这样的学生,倍感欣慰。”
李蘅道:“另外,另有一事,希望恩师应允。”
“什么事?”
李蘅道:“不日,学生家要重修祖宅,建新的府邸。我观老师住所太过简陋,所以到时想让工匠来替老师重新修缮一番。”
王恩业道:“这不好吧!你已经为老师出力甚多,怎能再让你给老师盖房子。”
李蘅道:“老师,我这么做,也不光是为老师。也为我自己,倘若学生住的大厦华楼,老师您却住的简陋,别人也会说学生的不是。这一也,最重要的是,以后老师学生会越来越多,难道都让他们在院子里学习?这天晴日暖还好,若是赶上刮风下雨如何?难道师弟师妹们要在风雨中学习?所以请老师,也让弟子为未来的师弟师妹们尽一份心力。”
王恩业闻言大悦点头道:“如此甚好!你能想到未来的师弟师妹,为他们着想。为师甚慰,就这么办吧!这种好事,我也不矫情了!”
“本该如此!”
李蘅走的时候,王恩业夫妇送出门外,望着牛车渐远,才肯回屋。王恩业感慨的说:“承平能浪子回头,真幸事也!我能有如此佳徒,此生无憾!哈哈哈,我高兴啊!今日不醉不休,夫人再给我打些酒来,晚上我要喝个痛快。”
张氏也连连点头道:“老爷所言极是,承平真个好学生,老爷自该多与他走动亲近才是!”
其后,几日,十里八乡都在传说。传说李家庄子颓废多年的李秀才,豁然醒悟,重振家业。如今李家家财万贯,蒸蒸日上。
又传闻,李秀才,尊师重道,拜谢恩师,光是礼物就送了价值几十两的银子。
也因此,王恩业教出过秀才的事,广为人知。一时间门庭若市,不少人家都请他给孩子当老师。
说来也怪,让王恩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尽管他的束修高达一月三两银子。依然是拜师者不绝,甚至远在外乡,甚至县城中都有人来拜师。缴得起束修的大户也不在少数。这让他一时有些不明白了,自己以前束修只收六十文的时候,无人问津,现在贵了几十倍反而是拜师者络绎不绝,这是何道理?
同时王恩业注重学生品德学业,为现在跟着他,学习学的刻苦,但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减免束修的消息也一并传播。人人都说王恩业是个好老师,这村里乡里人见了,各个发自肺腑的敬重。
另外,王恩业也亲口说了,有好学上进,勤奋刻苦的学生,到他这来学习,他也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