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刘封的解释,关羽和太史慈这才放心下来。
安排好作战计划后,刘封将计划抄录了一份,连同发起时间一并送往梁国。
而此时,梁国的夏侯博和卓膺已经大军出动,从陈国借道前往汝南了。
别看这一路都是陆路,还要过两条河流,可夏侯博他们的速度却并不慢。
因为这是一条东汉时代的主干道,是中原东西向的交通要道,道路都是石板大道,行进起来相当迅速,而且梁国也有不少大车和牲畜,进一步提升了夏侯博所部的机动力。
双方约定,二月初十,正式动手。
同时规定了各部各阶段的时间表,这份时间表并非是指令,而是参考。
毕竟这个时代可没电话,电报联络。
给一份时间参考表,也有利于分路主将对大局的判断。
另外,刘封还在计划中强调,东、西两路军应该尽早的和夏侯博所部的汝南援军建立起联系,最好能够达成协同作战的效果。
时间很快来到了二月初,各路兵马也已经各自进驻出发点。
关羽所部进驻了新郑,太史慈所部进驻了梁县,而刘封亲领中军进入了阳城。
阳城此时已经荒废,城里只有几十户人家,生活在断壁残垣之间。
看见大军入城,这几十户人家都吓懵了。
所幸大军并未为难这几十户人家,反而将他们转移去了后方巩县。
随后,各类粮草、军械、药材、被服、大车、牲畜等物资源源不断的送入了阳城。
二月初十当天一早,刘封在阳城宣布誓师出发。
全军七千人,自阳城开拔,浩浩荡荡扑向阳翟。
在阳城至阳翟之间,有一座小聚,名为阳关。
此地靠近阳翟,彼此之间不足十里,是阳翟外围的重要据点,因此,此处被安排驻扎了三千黄巾。
不过这三千黄巾里能战的男人不到六百,其中青壮更是只有两三百。
获悉这些消息之后,刘封决定先吃掉这一股黄巾军,给阳翟的黄巾军一点小小的震撼。
潘璋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想要请战,却被刘封给安抚住了。
原因有二。
一来潘璋功劳够多了,也该给其他人一些机会,这次跟来的关平、贾逵、贾斌、柳孚等人,都比潘璋更需要功劳。
二来,潘璋所部是刘封中路军的唯一核心,怎么能随便出动,当保持藏锋隐锐,以待大战。
安抚完潘璋后,在贾逵、关平等人跃跃欲试的神情中,刘封将此战交给贾逵指挥,关平、贾斌、柳孚为副手,连同准备的时间在内,必须在半个时辰之内全部消灭对方。
作为重要的据点,阳关聚和阳翟之间的联系自然是相当紧密的,而且来往也有大道通行,骑兵仅需一刻时间就能赶到,而步兵也仅需半个时辰。
早在徐州军出现的时候,阳关聚内就已经敲响了警钟。
同时,聚内特地堆砌起来的土堆上,狼烟被点燃,滚滚黑烟直冲云霄,这可比斥候要快的多了。
几乎是同一时间,阳翟城内的黄巾军就能收到警情通报,这也是这部分黄巾军为什么会被安排在阳关聚的根本原因。
刘封身边跟着贾斌所部的骑士,看着贾逵带着关平、柳孚等人团团围住阳关聚。
第一线的战士开始着甲,远程火力上前试探,压制聚落城墙上的火力,同时寻找着弱点。
至于潘璋所部,则行军至阳关的东南面,倚靠河流布阵,随后坐在地上饮食休息起来。
别看他们现在轻松的很,但其实潘璋所部的甲士们任务是最重的,他们需要对付来自阳翟的黄巾主力。
此时的阳翟城内,城楼上的士卒在看见了阳关聚的狼烟后,立刻将消息传达到了郡守府中。
阳翟是颍川郡的郡治,但也屡次遭到破城。
黄巾之乱时就曾经被当时的颍川黄巾军渠帅波才打破过,后来又被西凉军打破过,几度易手。
不过好在没有爆发过激烈的攻城战,占领军撤离时也并没有放火烧城。
因此,阳翟城中还是保留了许多建筑,这也让黄巾军趁着颍川官府的力量被西凉军彻底打崩之后,迅速的填补上了这一块空白。
阳翟城中有黄巾军四万,是整个颍川第二大的黄巾团体,除此以外,还有三万多颍川平民。
这些人在阳翟四周种地,在没人管他们的情况下,竟然在颍川扎下根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杀入颍川之后,这些黄巾军们轻而易举的就被他给荡平了,然后被依旧安置在颍川郡中屯田。
这也是曹操对黄巾军特殊的优势,在黄巾军的眼里,曹操算是半个自己人,是可以谈谈的对象。
当初在兖州济北国的时候,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曹操那万把人,就算打赢了,也没办法一口气吃下百万黄巾之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