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气得把邓恢跟刑部尚书叫到御书房劈头盖脸地大骂一顿。
邓恢跟刑部尚书低着头,无法反驳。
因为这差事他们的确没办好。
其实两人在苦寻无果的时候不是没有想过拿人顶罪交差,可这事不好办。刺杀者能潜入国公府把汪国公和汪世子悄无声息地杀了,绝对不是一般人。
安帝也不是好糊弄的。
想找人顶罪,光合适的人就不好找,更别提还得编造合理的原委。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行刺者在外面飘着。
若是他们这边刚拿人顶罪,对方再来一波刺杀,那问题就大了。
别的不说,欺君之罪是跑不了的。
安帝怒极之下,说不定会让人当场砍了他们。
因此,刑部尚书跟邓恢在没查出结果前,宁愿在安帝这儿挨训,也不敢弄虚作假。
安帝把他们痛骂一顿,心里的怒火撒得差不多了,然后给两人定了一个期限。到时要是还查不出一个结果,二人不说脑袋搬家,头顶的乌纱帽是铁定保不住。
这让刑部尚书很头大。
邓恢却是要好些。
盖因这个朱衣卫指挥使,他一开始就不想当。倘若能借此交了差事,他反而觉得是好事。可一想到真到那地步,安帝估计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他的心情瞬间糟糕了下来。
于是,邓恢只得跟刑部尚书召集人,继续苦思调查办法。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皇子李守基死了!
死于刺杀!
据唯一幸存的侍卫交代,刺杀者来自沙东部。
他冒死截留了一块沙东部的信物。
一时间,安国朝廷震动。
安帝得到消息后怒急攻心,当场昏了过去。
待其醒来以后,二话不说就让人对二皇子李镇业展开彻查。
因为大皇子一死,后者是最大的受益者,同时沙东部也与之牵扯很深。
二者相加,二皇子弑兄的嫌疑极大。
然后这一查,出大雷了,二皇子府上竟然藏有龙袍!
安帝震怒,决定下诏将二皇子废黜,贬为庶民发配边境。
御书房里。
邓恢跪在地上,瞅了眼上方的安帝。见其因为连遭打击而苍老憔悴许多,他不由心中叹息,随后咬着牙劝道:“陛下,大皇子遇刺之事恐怕另有内情,废黜二皇子之事,还请三思。”
安帝低沉道:“你说的,朕当然知道。”
“以朕对老二的了解,他或许会和老大作对,争夺这个位子。但要说弑兄,借他十个胆子,他都不敢。”
邓恢心头一凛,小心地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安帝语气冰寒:“朕就是想看看,杀老大的到底是谁,他还想做些什么。”
“此番叫你来,是交代你一件事。”
邓恢垂下脑袋:“陛下请吩咐。”
安帝一字一句道:“保护好老二,然后想尽办法揪出幕后的人。”
“臣遵旨。”邓恢连忙领命。
“这件事你要是再办不好,朕就刨了你邓家的祖坟!”
邓恢心中一寒,以头抢地:“喏。”
……
外面满城风雨,公主府同样不太平静。
孟不知调查完昭节皇后之死的真相,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把情况告诉清宁长公主。
而清宁长公主对于昭节皇后之死跟安帝有关并不怎么意外。
个中缘由也不难猜,昭节皇后在安国至尊至贵,能把她逼到自尽的,只有安帝这个皇帝了。更别提在昭节皇后自绝于邀月楼以前,清宁长公主就知道了安帝要废后。
只不过,这些年她都没有去追查。
一是能力所限。
她只是个闲散公主,很难深查。
二是不知如何处理后续。
安帝逼死皇后的行为固然可恨,但对清宁长公主而言,他于公是君王,于私是兄长。
她若是追查到底,查完之后该怎么办?
装作不知道,还是为昭节皇后复仇?
前者很难做到,做到了也是煎熬。
后者更是难上加难。
去做的话,成功率极低。
即便成功了,事情传出去,不管是弑君,还是杀兄,她都会被世人不容。
就算她不在意自己,也得为儿子考虑。
因此,清宁长公主这几年哪怕心中明白安帝和昭节皇后的死有关,也没有去查,平时也没深想,因为不愿,不敢。
如今听孟不知说调查有了结果,她心里很纠结,既想知道答案,又怕难以接受。
孟不知看出这点,起了个头就顿住,给她时间考虑。
清宁长公主犹豫再三,还是选择听下去。
孟不知便把知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