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时候,有人从葫芦河中钓起一尾两尺长的金色鲤鱼,拿回家去之后赫然发现鱼腹当中竟然有一卷帛书,书上写着几个歪歪斜斜的字儿。
找人识字儿的看过之后才知道帛书上写的是:大风起,鲲鹏出,三人禾,代天下!
原本还有人以为这句所谓的谶语是徐瘸子编派出来的鬼话,现如今徐瘸子坟头上的草都三尺高了,谶言竟然又一次出现,顿时众说纷纭渔轮滔天。
“说不准这真的就是天意呢。”
“这叫啥?这叫金龙出水天书现世,这世道啊……怕是真有一位姓秦的大人物要出世了。”
“这姓秦的大人物,该不会真的是咱们大风村的秦老爷吧?”
“说来还真是奇怪呢,黄大仙出现在咱们大风村,出水的金龙也在大风村,说不准说的就是咱们这位秦老爷?”
但若是说秦大老爷就是天命所归的那个人,又实在难以取信于人。
毕竟秦昊不过是个乡下土财主,若说他能改天换地,肯定不会有人相信……
这种事情本就是虚无缥缈,再加上各式各样的猜测和五花八门的引申,自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但却在乡民的心底埋下了一粒种子,只要遇到合适的天气,就一定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和谶语有关的谣言大家都不要信,也不要传,要不然的话县里一定会治你们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
关键时刻,秦昊主动站了出来,公开表示谣言不可信。
“禁则佳”是千古不亘的道理,越是官方明令禁止的东西,就越能勾起人们的好奇心,民间也就传扬的更厉害。
有些人甚至很笃定的认为谶语中说的“鲲鹏”很有可能就是秦昊秦老爷,只是现在时机未到,暂时看不出来罢了。
开创大明朝的太祖洪武皇帝,年轻的时候做过放牛娃、乞丐,还当过小和尚,后来不照样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开创了煌煌大明的嘛。
秦老爷的出身可比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高多了,说不准以后也能开创出一番局面呢。
不论外界的谣言传的多么厉害,秦昊却始终不为所动,而是把全部心思都用来训练民团。
这个时候的民团早已今非昔比,已经拥有了五个齐装满员的连,正式成员超过六百人。
除了一连二连三连这三个连都是大风村本乡本土的村民之外,其他三个连则全都是外乡人。
所谓的外乡人,其实就是附近几个村落的民众而已,彼此相聚并不遥远,全都属于十里八乡的范畴之内,可以算是大风村的近邻。
秦昊在大风村办民团募民兵,给出的待遇极是丰厚,附近的村庄的乡亲们纷纷前来加入,让民团的规模再一次急剧膨胀。
和大风村的乡亲们一样,大家如此热心的加入民团,并不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是为了讨生活过日子。
秦老爷给民兵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与其打短工做苦力,还不如直接给秦老爷当民兵来的爽利。
有吃有喝还有谷子和盐巴,若是能够成为一等兵,不仅每个月都有不菲的月份钱,冬夏季节还有补助,这么美滋滋的营生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哩。
辛辛苦苦的给地主家扛长活打短工,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斗粮,就算是再怎么愚笨之人,也能算出民兵的好处来。
当民兵,隔日训练一次,根本就不耽误家里的农活,傻子才不干呢。
尤其是秦老爷把那片水浇地作为彩头分给在演习中获胜的民兵之后,很多年轻力壮的后生心思就开始活动了:
只要训练的时候肯卖力气,就一定能够在今年三月份的演习中获胜,到时候就能分到几亩上好的水浇地了。
这十里八乡的总人口才不过六千多人,光是加入民团成为民兵就有六百多人,几乎把这一带的年轻丁壮抽调了一小半,真可以算是全民皆兵了。
秦老爷的民团不光需要能踢能咬的民兵,还需要其他人手。
比如说做饭的帮厨、帮灶,整备器械、分发粮米的帮工,反正只要肯吃苦,总能找到一份工作。
各村子的闲汉和健妇们无不趋之若鹜,纷纷来到大风村找一口饭吃。
算是杂七杂八的各色人等,依靠民团吃饭的人数已经破千了,差不多相当于这十里八乡每两家就有一个参与其中。
现如今各个村落的人们说的念的都是三月份的演习,除了刻苦训练之外,全都把心思用在如何作战上。
怎样才能打出更好的配合,怎样突进,怎样进攻,怎样才能在演习中击败对手,等等这些本不属于乡民范畴的东西全能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秦老爷悬出的彩头实在是太诱人了,大家都想得到坝上那片旱涝保收的水浇地,所以人人努力个个争先。
这些个土包子们好像全都成了作战前线的大将军,张口闭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