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84章 秋思之祖马致远

第484章 秋思之祖马致远(1/4)

    马致远是以人生如梦的老庄虚无思想作为精神武器,以及时行乐的消极人生观作为抗争哲学。

    所以,他用人生如梦,世事无常来嘲笑名利场上的勾心斗角。

    一个艺术家越是休戚相关地,越是强烈地体会他当时的悲哀和问题。

    那么在他笔下,这些东西就越是能够得到有力地表现。

    反映了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共同的旁皇、苦闷以及潜在的反抗意识。

    “马致远出生在一个富有且有文化素养的士族家庭。”

    “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饱读诗书,勤学六艺,遵循礼乐,对古琴艺术情有独钟。”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于求取功名,曾向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献诗并因此而曾为官。”

    “元朝太子孛儿只斤·真金去世,马致远失去了靠山,马致远不得不离开元大都外放江浙行省务官。”

    “在此期间,马致远参加了杂剧创作,写了《汉宫秋》《荐福碑》等杂剧。”

    “后来马致远参加科举考试,但屡次落榜,他非常苦恼写下《金字经·夜来西风里》。”

    “夜来西风里,九天鹏鹗飞。困煞中原一布衣。”

    “悲,故人知未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一直到中年他才考中进士,在浙江省曾经担任过官吏。”

    “他勤政爱民,兴修水利鼓励农业生产,后来他被提拔在大都任工部主事一职。”

    “元朝的工部主要统掌诸色人匠总管府等官署机构,负责开展土地规划、河道运营、桥梁修筑等事务。”

    “经常深入基层调研,曾写下《夜行船》。”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公元1295年初至1297年初,已经45岁的马致远参加了元贞书会,聚集当时比较有名望的文学家。”

    “大家在一起吟诗作赋,马致远作为元贞书会的中坚人物,最后成为了大家公认的曲状元。”

    “马致远在参加这次元朝时期的文学盛会之时,与元代杂剧作家王伯成结为了忘年好友。”

    “1297年,在长达二十五年的仕途生涯中。”

    “马致远终于看破了世事沧桑与红尘俗世,产生了归隐之意。”

    “他脱下了官服,走向了广阔的田野,迈向了山间的幽林,筑起了一间竹篱木屋。”

    “他如释重负,写下《般涉调·哨遍·半世逢场作戏》。”

    “半世逢场作戏,险些儿误了终焉计。”

    “白发劝东篱,西村最好幽栖,老正宜。”

    “茅庐竹径,药井蔬畦,自减风云气。”

    张居正:马致远出身于富豪家,少年时漫读诗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常以栋梁材自许。

    元代曾一度废弃科举制度,断绝了文人正常的仕进之路。

    但是,学成文武业,总要货于帝王家。

    所以他只好自谋仕路,向元蒙最高统治者献诗求官。

    在进献给皇帝的散曲中,他对元朝帝国的所谓文治武功不惜大肆吹捧,极力褒扬。

    也许是他的吹捧奏效,或者是还有别的什么缘故,二十几岁时他离开生地大都到杭州就任江浙省务提举。

    马致远以饱满的激情,真诚的期待,追求着他所向往的东西。

    但当他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他追求的激情,期待的焦躁的苦闷就转化为巨大的怨愤和不满而发泄出来。

    面对这样概端轻视人才的现实社会,他也只能无可奈何地哀吸几声。

    尔后是怨天尤人,在命定论初虚无论的迷雾中寻求解脱。

    于是他以悟透人生,高标出世者自居。

    但与此同时,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正萌动着及时行乐的思想。

    就这样,一方面是对遥远的功名事业的彻底否定。

    尽情地嘲笑历史上的英雄志士,如楚霸王、诸葛亮等极力地回避梁园同辈对其艺术造诣的称道。

    然而,这不过是扬汤止沸,根本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像这种奢侈的及时行乐,是须有高官厚禄作为保障的,也就是说它需要的是权和钱。

    不然的话,维系不了多久,这种生活就将土崩瓦解。

    所以,当他否定功名利禄的时候,无非是唱歌当哭,发发牢骚而已。

    而功名富贵终究是不能不要的,只不过要耐心等待机会罢了。

    于是乎他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醉面醒,醒而醉。

    但是,任何一种麻醉剂都有时间的限制。

    当酒醒之后,在他的心底仍不免是一片落寞惆怅的空虚和愤懑。

    而这种空虚和愤懑比以前更残酷地折磨着他。

    让一个清醒的头脑停止思维,不问是非,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他终于无计可施,打算逃离这黑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