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后,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陶渊明,总也见不到。”
“王弘没办法,只得派人守着陶渊明家,看陶渊明要去哪里,好借机与之相见。”
“总算得知陶渊明要去庐山游玩,王弘便让朋友庞通之带上好酒,在去庐山的半道上拦截陶渊明。”
“陶渊明这个人遇到好酒,就移不开身。”
“在半路上的时候,就遇到了庞通之请他喝酒。”
“陶渊明也不抵触,与庞通之喝酒,就忘了要去庐山。”
“这个时候,早有预谋的王弘来了。”
“喝得尽兴的陶渊明,连忙邀请刺史入座。”
“一起喝酒,一起聊天,直到日薄西山。”
“颜廷之和陶渊明是好友,交情深厚,经常和陶渊明喝酒。”
“后来颜廷之做了太守,每次经过浔阳,都要找陶渊明不醉不归。”
“颜廷之调走了,还给陶渊明留下两万文钱补贴家用。”
“可陶渊明也不管,直接将两万文钱送去酒庄,以便日后好买酒喝。”
“九月九日,菊花开得正好,陶渊明没有钱买酒。”
“他走出柴门,在菊花从中坐着,采了一大把菊花。”
“他看着南山,看着菊花,心中一片宁静。”
“蓦然间,朋友王弘就来了,还带来了没酒。”
“然后他就和王弘一起在菊花从中喝酒,一边是菊花香,一边是清风,一边是酒香。”
“两个人若无其事地喝着,也没有到家里去。”
“喝醉了,陶渊明才慢悠悠地回家去。”
“陶渊明不懂音律,可是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每次喝酒到尽兴,就抱起自己的无弦琴在那弹。”
“遇到有人来拜访,不论贵贱,只要家里有酒,陶渊明就会拿出好酒招待他们。”
“陶渊明天真直率,那真不是一般的。”
“公元427年,陶渊明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
“他告诉儿子,死后不起高坟,也不求祭,只愿长归尘土。”
“可是他死后,却成了无数人心中的陶渊明。”
“苏东坡豪放无比,贬谪升官,都淡然处之。”
“在谪居的时候,苏东坡就经常读陶渊明的诗。”
“两个伟大的人格,隔着数百年的时空相交,互相安慰着。”
杜牧: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饱受饥饿而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这句诗描绘的田园牧歌生活,千年来不知令多少人心驰神往。
然而,这位被誉为田园诗派开山鼻祖的诗人,其真实人生却远非诗中那般浪漫写意。
陶渊明晚年生活困顿,五个儿子碌碌无为。
甚至不得不靠乞讨度日,最终在饥寒交迫中离世。
这不禁让人疑惑,陶渊明的躺平究竟是真潇洒,还是无奈之举?
躬耕陇亩的背后,一位诗人的五次辞官与生存挣扎。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宦世家,高祖陶丹曾是扬武将军,曾祖父陶侃更是官至太尉,曾主政荆州。
然而,到了陶渊明父亲这一代,家道中落。
陶渊明二十岁丧父,家境更加窘迫。
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踏入仕途。
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陶渊明先后五次辞官。
第一次是江州祭酒,因不满上司王凝之的傲慢态度而愤然离去。
之后又先后担任北平府吏、参军、彭泽县令等职,但都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选择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多次辞官,固然有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但背后的经济压力也不容忽视。
在那个门阀制度森严的时代,寒门子弟上升通道狭窄。
陶渊明难以在官场上获得足够的经济来源,维持家庭开支。
五个不成器的儿子与三次婚姻,家庭的重担与妻子的抱怨。
除了仕途的坎坷,陶渊明的家庭生活也充满了艰辛。
他经历了三次婚姻,育有五个儿子。
然而,这些儿子却都没有继承父亲的才华。
反而无一成器,无法为家庭分担经济压力。
陶渊明的第一任妻子因难产而死,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之后,他续娶了两位妻子,先后生育了四个儿子。
然而,由于生活贫困,他的第二任妻子也因病早逝。
第三任妻子翟氏,原本以为嫁入官宦之家可以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却没想到陶渊明最终选择归隐,家境日渐贫寒。
她不得不精打细算,甚至将粮食省下来酿酒,以供陶渊明饮用。
妻子的抱怨,五个儿子的无所作为,沉重的家庭负担,都像一座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