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印案,胡惟庸的案子,清理了不少原本属于张士诚,陈友谅以及前元留下来的官员。”
“又利用欧阳伦的案子,清理了不少南北方的豪绅世家。”
“这次江浙地区的士绅,又因为倭寇的案子清理了不少。”
“可以说,一切都是按照我们最初的设想在缓步进行。”
“清理官员,清理士绅,重塑读书人的思想。”
“这些年,书院出来的弟子大半成为了朝廷的官员,少部分的则在各地有了自己的事业。”
朱标转过头,看着方静之认真说道:“可以想象,这些人,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得到朝廷的重用,也会成为各地新的乡绅。”
“可是静之啊,我们又如何确定,这些人会如同我们所想的那样,不会成为那种人呢!”
书院弟子的厉害,作为一个亲眼见证它从建立到兴盛的人。
朱标对书院,可那不仅仅只是有所了解。
而后续各地送来的奏折,却清晰的告诉了他,书院培养的这些弟子到底厉害在了什么地方。
毫不客气的说,大明这些年节节攀高的税收,蒸蒸日上的国力,都是因为有这些人存在的原因。
可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掌舵人,朱标需要想的显然更多。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可与之相反的还有一句话。
能力越大,所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书院弟子太过于优秀了。
优秀到朱标有时候也会忍不住的胡思乱想。
当然,他并不是担心方静之。
虽然说方静之在书院弟子中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这家伙太懒了,懒到有时候老朱父子俩都对他无可奈何。
造反?
不可能的。
别人鼓动学生造反是为了追求绝顶的权利。
这家伙呢?
你让他去当皇帝,他保准能回你一句,每天批阅不完的奏折,操心不完的国家大事,傻子才去干这个活呢!
虽然说方静之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朱标免不得还是担心。
若是这些书院的弟子,也在名利场内变坏了怎么办。
要知道,一个官员,所面对的诱惑,那可是太多了。
那些企图通过权力换取利益之人,可是在无时无刻的关注着这些官员,企图找出他们的弱点。
还有那些没有投身官场的弟子,他们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其他行业。
但是无一例外,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
他们呢!
人之初,性本恶。
朱标可是早早的就理解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所以大哥,你是担心那些书院弟子,也会在未来,成为新的贪官污吏,至于那些军校的弟子,也将会成为新的将门!”
方静之放下了手里的刷子,抬手掏出香烟给自己点了一根。
有了烟草,算是轻微的盖住了朱标身上的马粪味。
这家伙就是跟老朱一样,多多少少有点大病。
好好的一个太子爷,竟然喜欢穿着明黄的太子袍养马。
各种马料如何配比,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方静之代表家里的马夫,表示给朱标的专业打服气了。
朱标看着方静之,面色很是严肃的点了点头。
对于文官的贪腐,他其实并不是太过于担心,更让他担心的是军校。
文官造反,十年不成。
让他们贪,帝王的一道旨意就可以让他们人头落地。
可是武将呢!
前宋亡于世家,但是随之兴起的却还有另一个庞然大物。
折家,种家,杨家……这些将门伴随着王朝兴衰,最终一一消散。
大明如今采取的依旧是以文制武的法子,但不同的是,这些武勋们开始学精了。
虽说他们如今依旧忠诚于朱家,但是这些武勋彼此之间通过联姻,早晚结成铁板一块,到时候,他们的后代还会如此的忠诚于朱家吗!
武勋们如今是大将军,他们的孩子也将会是大将军。
那这军队到底是朱家的还是武将家的。
即便是有五军都督府又如何,也不过是将这一过程放缓罢了。
历史上,大明的灭亡同样也有这群将门的功劳。
经过堡宗之后,文官彻底掌控朝堂。
他们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就能驾驭这些将门。
只需要挥挥手,武将们就会遵令行事。
可真实情况却是,只需那些带头大哥们使个眼色,麾下就会莫名其妙的因为各种原因贻误战机。
那种情况下,文官能如何。
他们又能如何。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只能任由那些武将们予取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