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外界舆论风头正盛,这些官员所上的奏折虽然全都未经调查但也完全可以用一句风闻奏事未及详查应对一二。
但若是让他们在舆论未曾平息之前主动撤回奏折那无疑是在要求这些人在李世民面前自己打脸。
这在那些刚刚投靠李泰的官员看来无疑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李泰只要敢对这些人提出要求那么这些人将很可能直接与李泰划清界限今后再也不会与他接近。
高士廉沉思了半天之后开口问道:“殿下手中掌握多少太子失德的确凿证据?”
李泰道:“一些偷盗牛马,擅杀仆役之类的已是人尽皆知。
此外本王还查知太子确有聚众淫乱行为不检的情况。”
高士廉听了这些以后皱眉道:“这些最多也只是会让陛下严加惩戒太子一番想要给那些官员免罪怕是远远不够啊!”
李泰道:“风闻奏事本就多有夸大,太子自身又确实行为不端。
甥孙想来这些官员若是能够拿出这些证据父皇纵使有心为难彼等怕也难以下手吧?”
高士廉听了李泰的话以后皱眉沉思了起来。
眼下事情已经到了如此地步怕是无法再照顾周全。
此时最为要紧的还是赶紧将李泰从此次事件中摘出。
只有先保住李泰如今的地位才有机会考虑其他。
至于如何保住那些官员便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想到这里高士廉叹息道:“事已至此便无法考虑太多。
殿下还是尽快先将自己摘出,其他事项以后再说。”
李泰听了高士廉的话以后看了一眼外面已经完全暗下的天色点了点头。
高士廉见此也不再多留便匆匆告辞离去。
李泰送走了高士廉以后马上找来了几名自己手下的死士。
就在李泰安排这些死士去帮他除掉几名参与此事的手下时翟长孙这边也将要抓捕的目标人物汇报给了李世民。
翟长孙此次选定的目标共有八人。
这些人当中有两人是太子府中的侍卫,两人则是两名侍卫的亲友。
另有三人则是被李泰的手下收买的无业游民。
之所以选择抓捕这三个无业游民乃是因为他们只是拿钱办事。
从始至终都不知幕后之人的身份。
而另外两名侍卫则是为了炫耀自己主动向外透露的消息,完全没有受到任何人的指使。
这两人是翟长孙为了将李泰摘出而特意选定的背锅人物。
目的便是将一切消息的源头安插在两人的身上。
这就使得这次事件看起来更像是有心人见到有机可乘故而临时做出的安排。
至于最后一人则是治书御史刘洎。
这刘洎向来都是李泰一系的急先锋,李泰的很多决策都是他在一旁撺掇。
这一次他不但极力劝说李泰利用外面的舆情对李承乾发难而且还亲自参与了散播谣言的过程。
好死不死,他参与其中的事情李泰丝毫不知。
他的这些作为完全是想要等到事情成功以后抢到最大的功劳。
李世民听到翟长孙的讲述以后皱眉问道:“此事真就如此简单?”
翟长孙道:“启禀陛下,据臣所查此事起因皆是因为太子府中的两名侍卫酒醉以后对身边的亲友爆料才在民间流传开来。
这二人的爆料均不止一次,其亲友也因散播谣言得了许多实惠。
治书御史刘洎向来与魏王亲善,眼见外界舆论日渐兴起便借机加以利用,妄图以此逼迫陛下改立太子。
另外三人俱为极力散布谣言者,料来与刘洎难逃关系。”
李世民听了翟长孙的话以后问道:“此事可与青雀有关?”
翟长孙躬身道:“启禀陛下,微臣并未查到关联。”
“如此说来此事全乃刘洎擅自为之?”李世民问道。
翟长孙道:“微臣难以断定,怕还需对刘洎审问以后方知。”
翟长孙的回答虽然并不肯定但他断定李世民自己也不想让李泰牵涉其中。
此时翟长孙将刘洎交出便是想要借此提醒李世民,他的一些做法已经让其他派系的官员打起了更换太子的主意。
李世民听了翟长孙的话以后皱眉沉思了一会儿。
随后他便对张阿难开口道:“通知李哲去给朕抓人,若有不服者让其亲自来找朕理论。”
李世民这话完全是给刘洎准备的。
翟长孙提供的所有人物中只有刘洎一人是朝廷命官。
也只有刘洎才敢在事发以后为自己辩解。
张阿难离开以后李世民又对翟长孙说道:“如今长安城内的舆情如何?太子府中可有反应?”
翟长孙道:“如今舆情已是两极对立,只需陛下将一干人等定罪料来一切风波定将归于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