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的数十年时间之内。
这片土地连一棵草都长不出,是真正意义上的不毛之地。
因为土壤中帮助植物分解养分的各种细菌,全部都死亡在微波照射下。
就好像是被用水蒸气蒸熟的土地。
具体可以参考古代的某些驰道,它们使用蒸熟后的黄土压制而成。
数千年都寸草不生。
极少部分能够耐超高温的极度嗜热细菌。
内部的液晶态的长脂肪链脂类,在热量堆积作用下,不停分解。
这些从冥古宙恶劣生存环境下,进化出在高温、高酸碱度环境下生存技能的大师们。
也很难活到最后。
“电子设备内部的线路,基本上都处于熔融状态。”
事后负责检验工作的实验员,撬开装甲车辆内部的设备说道。
“外表虽然没有任何损坏,但是内部电路已经全完蛋了。”
天基微波打击,仅仅持续了数分钟时间。
就摧毁了这些造价昂贵的重型装备。
实际上,不仅仅是电子设备。
高功率的微波,还对金属装甲板晶格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伤。
这些装甲车,即使是更换电子设备,重新上战场。
防护强度,也会出现大规模的下降。
“打击场的红外反应很强烈,不会引起别人的特别关注吗?”
指挥中心内,耿博看着打击地点燃烧过后黑漆漆,被烧焦的树木问道。
各个军事大国,都在太空部署有自己的红外侦察卫星。
主要是用来监控其他国家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等大杀器。
当卫星发现特殊的热源反应后,会将对应的热源特征传送到地面上的超算。
然后超算再根据过往侦察到的导弹数据模型。
来判断这是否是一枚导弹。
以及这是一枚什么型号的导弹。
不同型号的导弹,因为发动机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热源信息特征。
这些特征在人类眼中,几乎没有区别。
但是在高敏度热敏相机的眼中,就非常明显。
“不会。”
张星扬摇了摇头说道:
“红外侦察卫星,虽然能够发现当地的热源信息。”
“但是很难发现具体的原因。”
“从红外图像上来看,计算机系统只会认为当地曾经发生过一场规模不大的火灾。”
红外侦察卫星的设计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各类导弹攻击。
当然也有一部分红外侦察卫星,有民用用途。
会被用来侦察发现森林火灾等情况。
导弹的红外反应,实际上和山火的红外反应截然不同。
具体来说,导弹就像是一个炙热到发烫的火星,火灾则更像是一盆滚烫的洗脚水。
对于红外侦察卫星而言。
这样的火灾每天都能够在不同的地方,发现很多次。
因此这些信息甚至都不会第一时间触发警报。
这些信息还达不到设计者为卫星设计的警报阈值。
“这么看来,微波攻击简直是防不胜防。”
耿博有些感慨地说道。
微波攻击,发起的时候没有明显的特征。
既没有传统火炮、导弹打击时的雷达特征、红外特征等。
雷达本身就是发射电磁波,然后接收电磁波,从来完成对目标的探测。
而微波打击的攻击手段,是无法通过电磁波探测到的。
而想要通过红外特征,发现微波打击。
那么就需要等它打击生效,才能够发现。
那时候打击也已经完成。
即使能够发现,也已经失去了意义。
“微波虽然能够穿透很多种材料,但是依然有材料是它无法穿透的。”
张星扬想起后世的部分前沿研究内容后说道。
“比如,金属氢。”
金属氢,是氢的一种非常特殊形态。
在数百万个大气压环境下,氢呈现出金属态。
氢分子变为单個原子,氢的化学键断裂。
原先原子的核外电子,转变为共有状态。
这些电子的自由流动,赋予了金属氢超导性能。
而原子之间的紧密排布,也让金属氢能够防御下高能射线类攻击。
在后世曾经进行过相当多的金属氢防御测试。
在极端测试实验之中,一块小型金属氢防护层甚至防护住了超新星爆发级别的射线攻击。
也正是这种材料的大规模制备。
才让人类真正拥有了抵御宇宙级别天灾的能力。
距离人类生存的太阳系,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