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受到地心引力影响非常严重。
即使是材料学发展到极限,也很难建设出数十公里高的电磁加速轨道。
材料分子间作用力,很难扛得住引力的重担。
实际上,也早就有人提出在地面建设电磁发射轨道。
用来减少传统化学燃料火箭的发射成本。
设想之中,将会向地下挖掘数十公里。
建成一个超长的电磁加速发射筒。
配合功率强大的核反应堆和超导体,能够制造出强大无比的磁场。
同时在发射筒内产生轴向推进力。
漫长的加速过程,能够让发射物体达到30倍音速以上。
远远超过脱离地心引力的第一宇宙速度。
设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电磁加速发射筒的工程建设难度非常大。
最难的就是向地下挖掘数十公里,并且保持笔直。
在地下建设电磁加速发射筒,还不如直接建设一座太空电梯来得方便。
而在太空之中,制约电磁加速发射筒的条件都不复存在。
没有地心引力的约束,电磁加速发射筒的长度甚至能够达到天文数字级别。
在未来,跨恒星系的殖民活动。
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项技术。
一个长度能够达到光分级别的电磁加速筒,可以将中心的飞船速度提升到光速的十分之一。
飞行到最近的比邻星系,仅仅需要四十年时间。
可惜张星扬重生的时间太早。
他重生的时候,前往比邻星系的飞船刚刚出发。
如果他再多活八十年时间,甚至能够看到从比邻星系回来的人类。
哪怕他再多待四十多年时间,都有希望能够收到从比邻星系发回来的无线电信息。
“我们未来想要在月球、火星上建立科研基地,不可能每次都采用化学燃料推进飞船。”
化学燃料推进飞船,作为人类应用最为成熟的航天方式。
技术更加成熟。
但是它也有弊端,那就是成本实在是过于高昂。
如果想要将一公斤物质运送到高度在300-400公里之间的空间站轨道,需要花费一万元左右。
将同样重量的物质运送到地球同步轨道高度,也就是星港所在的高度,需要花费三万元左右。
而将同样重量的物质运送到月球上,需要花费十万元左右。
至于运送到火星,成本还要继续翻上数倍。
更别提距离更加遥远的外太阳系行星,诸如木星、土星等等。
相比较之下,电磁加速轨道无论是从技术性方面,还是经济性方面考虑。
都是更加优异的选择。
“我们的登月火箭,不是已经确定了吗?”
耿博略带疑惑说道。
如果仅仅是为了登月,完全没有必要这么麻烦。
在星港上再增添一个庞大的电磁加速轨道,不仅仅会严重打乱建设进度。
而且短时间内,并没有任何好处。
登月的时间,实际上已经确定。
将会在一年半之后,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
各方面的准备都已经很充足,就连降落地点都选了三处。
登月航天员的训练,也已经进行到了最后关头。
张星扬摇了摇头,“电磁加速轨道实际上是为后续的月面基地准备。”
“初期的登月,还用不上这东西。”
前几次的登月活动,实际上都是探索性质。
就好像人类第一次登上太空,和后续登上空间站的差别一样。
前几次登月,更多是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检验。
“后期我们开启月面基地建设之后,大批量的物资运输,都将会通过电磁加速轨道来进行运输。”
耿博闻言点了点头。
这样来说,就比较合理了。
月面基地建设,最少也要有数百上千吨的各项物资。
即使一般的岩土类建设材料,能够在月面上就地取材。
但是像氧气,钢铁,各种设备,都必须要从地球上进行运输。
到时候光是运输费用,就要远超过这些材料、设备的造价。
电磁加速轨道,能够有效降低这些物资的运输成本。
“就算是这样,咱们的星港里边,现在也没有空间安置这样大小的电磁加速轨道吧?”
耿博随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星港一期工程的大小,虽然也已经达到了数千吨。
但是明显不足以支撑起张星扬设想之中的大型电磁加速轨道。
按照设想,它的长度将会达到一光秒!
如果建成,将会是星球级别的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