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孙老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目前的发电卫星项目,主要是由卫星建设成本,以及地面接收端成本两部分组成。”
张星扬说起这部分内容。
无论是孙老还是陆正和,都十分认真地听着。
好像是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
“卫星建设成本,包括卫星本身的成本,以及发射成本。”
发电卫星本身其实是非常昂贵。
单单一颗卫星,就价值超过十亿!
发射成本要略微低一些,大概在一亿左右。
“卫星方面全部加在一起,大概需要花费十二亿左右。”
张星扬面色如常地说着:
“当前,这一颗卫星作为实验型号贵了一些。
后续继续发射的成本,大概能够降低一些。”
“具体能够降低多少?”
陆正和有些迫不及待地问道。
孙洪涛有些不满地看了陆正和一眼,批评道:
“等小张说完,别老是插嘴。”
陆正和有些不太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这才重新坐好。
“小张,说说吧,能够将成本降低到多少。”
张星扬好看的眼睛,微微眯了一下说道:
“大概能够降低到九亿左右。”
“这些都是无法节省的开销。”
“固定接收端的投入要稍微低一些,大概需要三亿。”
“整体加起来,前期投入大概在十五亿。”
其实这之中,最大头的投入还是微波-电能转化器。
氮化镓作为第三代半导体。
受限于目前的工艺水平,价格还是居高不下。
如果刨除掉这部分,其实其他的成本大概只有现在的一半。
大概不到八亿。
“那这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回本?”
陆正和还在皱着眉头在心里盘算,孙洪涛直接问道。
孙老知道,张星扬肯定是计算过的。
“以目前的电价计算,完全体的电力卫星,大概需要十年左右回本。”
张星扬略微心算了一下,报出了一个数字。
十年。
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可能算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投资周期。
但是放在新能源领域。
这个时间,甚至让人觉得有点短。
以风力发电为例,一台装机容量为7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的回本时间。
在二十年以上!
太阳能电站的平均回本时间要短一些。
但是也普遍在十年左右。
现如今,看起来明显投入更加巨大的太空发电项目。
竟然也只需要十年就能够回本。
这对于孙洪涛和陆正和来说。
算是一个巨大的好消息。
而且这还是只是目前这一颗电力卫星的回本时间。
如果后续的卫星成本还能够降低。
回本时间,甚至有可能被压缩到七八年左右。
这对于两人来说。
完全等得起。
“刚刚你提到,单颗卫星的功率极限大概在三万多千瓦。
这个数字还能够提升吗?”
孙老在思考了一阵之后,问出了一个张星扬意料之中的问题。
“目前我们还在进行更大功率的发电卫星研发工作。”
张星扬点了点头道:
“其实仅仅是太阳能板和卫星结构方面,想要继续做大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问题其实出在了卫星的核心技术,微波-电能转化器上。”
太空之中的低重力环境,让卫星结构强度的要求低了不少。
想要继续扩大卫星的大小。
结构上并不难。
甚至他们能够在卫星四周挂上超过一百片的大型太阳能发电板。
“为什么这么说?”
两人对于电子技术都不是特别了解,有些疑惑。
“目前转换器的工作功率,已经近乎于达到了极限。”
“除非我们将内部的线管全部换成超导线路,否则仅仅是发热问题就极其难以解决。”
发电卫星的热循环系统,是它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如果热量散不出去,那么后果将会是灾难性的。
热堆积。
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
但是在漫长的时间之内,它会将卫星的核心温度加热到一个难以接受的程度。
所以发电卫星的热循环系统,采用了极为特殊的结构。
冷却液会在庞大的太阳能板之间流动。
通过增大热辐射面积的形式。
来加快冷却速度。
不仅如此,还使用了大量的冷却液,以保证核心温度维持在合理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