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说完后,赵穆躬身致谢道:“臣赵穆谢陛下隆恩!”
见到赵穆和哲宗这一唱一和的,百官也都有点无语。
感觉这俩人有点太儿戏了。
先说这个还政于哲宗的事。按理说这么大的事情,纵使不筑台祭天,也应该告太庙举行大礼才是。但赵穆和哲宗没有,只是哲宗走上去,赵穆走下来。这还政的大事就完了。
而且哲宗给赵穆的这个封敕“仲皇帝”,众人自然明白,这是“副皇帝”的意思。
但日后众人如何称呼赵穆?叫王爷,那肯定不对。叫王上?好像也不太对。叫陛下的话,这天底下哪有两个陛下?
不过众人倒也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毕竟赵穆还政给哲宗这件事已经成了定局,如今若是乱嚼舌根的话,或许会开罪哲宗。
而赵穆的大军如今未退,京城之中的城防,均由赵穆麾下的两万大军节制。
若是说了什么话,得罪了赵穆,也是得不偿失。
于是众人干脆装聋作哑,静静地看着赵穆和哲宗这宛若“过家家”一般的闹剧。
哲宗见到赵穆孤零零的站在殿上多少有点尴尬,于是便吩咐身边的太监去给赵穆搬个椅子来。
随后太监们搬来椅子,便放在了大殿的御座之下,然后请赵穆坐下。
望着一朝二帝的奇观,大臣们今天也算是开了大眼了。
不过权力和平交接,赵穆退位,这对汴京城中的大部分官员们来说都是好事。
唯独太祖一系的宗室勋贵们不太高兴,心中大骂赵穆没出息。
随后哲宗便开始理政,百官们也都是一一奏报。
赵穆则是坐在椅子上,跟個木头似的不发一言。只有说起一些哲宗不知道的公务时,赵穆便会做些补充。
赵穆坐在下首,时而看看哲宗,时而看看百官。
赵穆心中感叹,自己这个假的就是假的。
尽管哲宗已经半年多没“上班”了,但朝廷的条条框框依旧是轻车熟路。
有些事情赵穆要是去问,处理的话,许要跟众人墨迹半个时辰,但是哲宗三言两语之下便将一切都打点好了。
赵穆也是感慨,这个国家能有这样的君主真是国家的幸运。
眼下赵穆倒是挺高兴的,徽宗被自己扳倒了,哲宗捡回了一条命,大宋日后依旧可以蒸蒸日上。
至于自己,也当了几天的皇帝。这瘾也算是过足了。
甚至哲宗还特意准许他保留皇帝的尊号。这可以说是莫大的恩荣了。
尽管自己只是个“西天子”“仲皇帝”,但赵穆也已经心满意足了。现在的他有面子,有地位,还有钱,有女人,这才是他想过的日子。
朝会进行了一个时辰,在这次的大朝会上,百官们也跟哲宗重新通了气。
不过也没什么太大的事情,一般的赈灾,平叛,刑狱之类的事情有六部公卿分掌,也不需要皇帝太操心。
但最后众人在一件事上有了一点分歧。
这件事是对于徽宗的处置上,有主张赐死端王,将其家眷夷灭三族的。也有支持小惩大诫终身圈禁的。
当然了,在场的没有傻瓜,他们都把篡位的责任全都推到了徽宗的身上。对于始作俑者的向太后,众人也没人敢提。
最终还是赵穆站出来,提议宗正府,刑部,大理寺三司会审后,以谋逆之罪赐死端王。而端王家眷尽数充入奴籍,家产充公。
哲宗也是卖了赵穆一个面子,表彰赵穆的功劳,将端王的家眷充入奴籍后归赵穆所有,所抄没家产也尽归赵穆。
而王驸马那边,就没有什么分歧了。大家都主张弄死他。
于是王驸马勾结端王谋反一案,由刑部,大理寺,开封府三司会审。之后王驸马三族为官者斩首,其余家眷尽数充入奴籍教坊,男丁流放岭南。
至于长公主,赵穆当堂求情,于是落了个圈禁宗正府,闭门思过。
最后哲宗也开始分配任务,刑部,大理寺,开封府,宗正府去提审端王和王驸马。不过也没什么好审的,只不过是做个记录走个过场罢了。
但即便是个过场,也要例行询问一下。
而赵穆则是带人去查抄端王府。查抄公主府的人,哲宗派苏辙走一趟。
朝会结束之后,众人各自领命。
赵穆带的查抄端王府的人马是御林军。
而苏辙带的人马是户部衙门的差官们,以及负责督查的众从龙卫们。
自从赵穆稳定了朝局之后,便让刑部撤销了对众从龙卫们的通缉,并且广发文书,诏令他们回京述职。除了从龙黄,从龙洪身死殉职,从龙地重伤退休。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