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8枚精心摆放的核弹共同作用,二号爆炸坑的尺寸极为惊人,根据空间站的观测,其直径达到了约4600米,深度约577米!
原来的一号爆炸坑直接被抹去,二号爆炸坑的边缘更是像环形山一样隆起了约七八米。
站在爆炸坑的边缘处,李伟感觉面前就像一处望不到尽头的河谷,因为阳光的照射角度还导致爆炸坑底部大部分地区被阴影覆盖,给人深渊之感。
不过实际上爆炸坑的覆盖面积只有1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处小型湖泊,只是因为在月球,且是由人类创造才能给人以如此震撼力。
12日爆破的时候,连直线距离200公里外的玉树基地都看到了核爆炸的惨白闪光,更是诱发了周围区域最高5.2级地震,已经能明显感觉到震动,威力与第一次相比可谓翻天复地,当量翻了整整160倍。
“老柳,我们可能得给地面打个报告了。”
李伟仔细观察着坡度,理论计算在25%左右,已经算得上陡坡,对作业有着显着影响。
后续爆破需要下降至少两三百米高度去坑壁钻孔,现在的设备勉强能够应付,但从太空的谨慎出发,还是开发一些改装套件更为合适。
“坡比确实有点高,最好还是来让机器人作业,很快人类作业就靠不住了。”
柳鸣想的更多,等后面爆破深度不断累加,坡比就会快速上升,按照设想极限甚至接近1,也就是角度45度陡坡,估计连下去都需要借助专业设备。
核弹能炸出极其光滑的坑,但不能炸出地球上矿坑周围一圈圈的盘山公路,他们也没有这个精力去修路。
“那就是专用作业车……还要想办法解决应急快速上升的,嘶~”
李伟的话音被一声痛呼打断,现在他还在304药剂的作用周期里,也就是还在换牙。
即使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大幅度优化,但快速换牙的疼痛依然是无法避免的,尤其是任务期间李伟并未服用止疼片。
他的呼声被柳鸣在无线电中听的很清楚,忍不住也活动了下自己的牙床。
柳鸣第二个接种了针剂,不过按时间还有三四天才会开始换牙。
“嘟嘟嘟……这里是玉树基地,听到请回答,嘟嘟嘟……这里是……”
无线电中突然传来呼号,李伟赶紧回复:
“我是李伟,收到信号,重复,我是李伟……”
过了差不多几秒钟,付向杰的声音再次响起:
“新的四名队员都到了,我们已经降落在了玉树基地,指导员,我申请掐一格西兰花,晚上招待新队员!”
李伟立即想起前两天新一批四名常驻队员出发的消息,爆炸后的第四天起除了常驻宇航员外其余专家就陆续撤离,同时地面派来了说好的新队员。
两男两女,全都在三十五岁以下,摆明了是要让老队员带新人。
对于新人的加入李伟有着独特的宽容,当即回答道:
“小白菜应该也熟了,拿出我们最好的东西招待他们,我和柳鸣还有八个小时左右才能返回,请尽早休息,完毕!”
……
“来来来,欢迎我的小师弟!”
在付向杰与李伟通话的时候,邓磊则在热情招待着新来的四名队员,而其中有一个他还特别熟悉。
高启涛听到小师弟的称呼有些不自然,毕竟邓磊的年龄差不多能做他父亲,不过从工作上来说还真是小师弟。
他是2017届毕业生,也是新远自主培养的第一批人才中最优秀的一个,过去一年主要参与了ogas系统的设计与执行工作。
一个月前地面商讨后续队员时,将四个名额中的一半给了新远,谢廖夫直接就推荐了他。
另一名女性余洁是材料专业出身,进入工作后派往青山基地,来月球是作为核工程师培养。
不过无论如何这俩人现在也称不上专家身份,到月球也是边工作边学习,新远主要是希望从基础开始培养太空人才。
航天局送上来的虽然也年强,但28岁的张晓舟是核物理领域的少年天才,24岁博士毕业,从20岁到现在发表了多篇学术价值极高的论文,还参与过数个尖端项目,是实打实的中流砥柱。
另一个名额是一位32岁的女性叫张秋颖,电子专家还兼修了心理学获得博士学位,能够为队员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这四名队员还是第一批,第二批还会再补四名,接下来还有几批,预计将使月球常驻宇航员数量达到20名左右,其中玉树基地常驻12名,乌兔空间站常驻8名。
据邓磊所知这个扩充计划应该会在年内完成,至于替换?
航天局派来的不知道,但邓磊、李伟这些都属于新远公司雇员,还记得上一次和老板的沟通中,林炬说的是年假……
新远对于月球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