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飞先是透露出一个让林炬咂舌的大秘密,又才接上之前的话题:
“我们的条件就两个,裁减核潜艇数量,以及开放商业贸易保护,就这两条,换取华国未来10年内激光反导卫星数量不超过5颗,阿美2030年前激光反导卫星数量也不得多于5颗。
对于激光反导卫星的界定标准是光源功率超过1兆瓦,无法判断功率则判断质量是否超过10吨,在第一宇宙速度范围内的所有航天器。
至于联合矿业所使用的激光冶炼卫星,需要两国共同监督,不得拥有机动至近地轨道的能力,数量不得超过3颗。”
以经济利益交换为首要目的,这是上面制定的交易准则之一。
在上面的领导以及智库研究员看来,即使人类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战争风险,但局面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将依然保持可控,大规模地球内战可能性很低。
在这种形势下将过多精力投入到军事中实无必要,只要能保证力量的天平大致平衡,双方互相制衡不会让某一方铤而走险即可。
如果条件理想,阿美也同意进行大裁军,己方的武备升级速度也可以放缓些,注意力还是转移到太空上更好。
虽说忘战必危,可要是战争注定打不起来,又拼了命地备战,结局是什么样三十年前大家都已经见过了。
而己方智库相信阿美也不会想再打一场,双方在这件事的立场都是比较克制的。
用有利于自身的缩减武备,去换取看得见摸得着的经济利益绝对是划算买卖,更何况还要求阿美也缩减核潜艇数量。
只要阿美答应或者愿意就此开展谈判,就说明对方也是不愿意看到战火的,那么己方的策略就是可行且正确的。
华国经济经过了20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即将达到巅峰,然而走过这个巅峰就意味着下坡路,市场成为了未来最关键的问题,必须早做准备。
尤其是现在需要为太空的大规模投入积攒家底,必须尽可能的打好基础才能爆发。
卢建飞尽可能解释清楚,他不希望林炬有什么抵触的想法,然而后者似乎反应不大。
这其实和基地预料到的一部分情况差不太多,基地一直认为虽然指望人类团结一致是天方夜谭,但大规模混战却也不太可能发生。
只是他发现了一个没有提到的问题:
“控制激光武器功率和数量,那太空飞船呢?10年内我们肯定要去火星和土卫六,不可能不带上大功率激光武器,那是和核弹一样我们唯二拥有的高能武器。”
“所以这是一个例外。”
“在这方面我们虽然还没有达成什么具体的限制,但已经确立下来一个基本原则:不管决定以何种态度应对外星危机,发展太空力量都有着十足的必要。
因此太空战舰——也可能是别的什么东西,总归与外星文明作战的力量是不受限制的,否则就是自缚手脚。”
“但假如我们发展出拥有强大武器的太空飞船,攻击地球也是很轻松的,这样看前面的限制条件没有意义。”
卢建飞点点头,并不反驳林炬的话,接着才解释道:
“所以这只是一个基本原则,落到实处可能就是这些攻击性的太空飞船不允许部署在一定范围内,我认为很可能是被限定在小行星带以外,或者说火星轨道。
建造过程必须严厉监督,尽量在火星制造或者组装,攻击性的零部件在制造完毕后必须在监视下迅速离开地球,送到火星或者其他星球才允许组装到飞船上,所有高能武器必须备案。
这样即使火星的太空飞船赶回地球也需要至少几个月,地球上的任意一方都有充足时间应付。”
在火星就地取材制造,或者是组装?这未免也太难了些。
林炬刚刚想到这个问题就想到了其背后的用意:
假如人类连这些能力都不具备,建设的太空力量恐怕也肩负不起抵抗外星文明、或者进行逃亡行动的任务。
即使这样还是会产生很多漏洞,但那个时候至少也是在10年或者20年以后,需要相信后来人的智慧。
一份约定的生效期能维持10年已经够长了,第三帝国从一个面包50万马克到年产8000架飞机也不过用了10年呢。
林炬:
“发展太空力量不仅要的是技术,还有强大的工业能力,现在的这些还不够,即使我们有先进技术也不可能加速整个社会的发展,真正的战舰制造起码是10年以后了。”
“阿美更是如此,好在我们已经确保了至少10年的和平发展期,这段时间内要做的就是全力提升技术和工业能力,不会有热战,也不会有特别严重的事件干扰贸易和经济。
接下来的10年很重要,这个阶段一过,不管外星文明是恶意还是善意,我们都会全力发展太空力量至少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