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了这个独家技术,价格贵一点也实属正常。
只是,黑省一开口就是二十辆,价格高达三十万,就算能优惠一点,但也要二十多万。
八十年代初的二十多万,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以统一三轮汽车制造厂目前的生产周期,一个月能做好三辆车就已经是极限了,二十辆,至少需要七个月的时间,黑省那边能等得住吗?
徐婉宁心思百转千回,面上却不显。
“咱们坐下来慢慢谈吧。”
办公室里,林耀宗给黑省机造厂的领导倒了一杯水,默默地站在徐婉宁身边,就好像是她的保护神似的。
徐婉宁主动开门见山:“我们制造厂因为技术,人手,包括零件等等方面的原因,一个月最多只能生产三辆三轮汽车。贵厂需要二十辆,这对于我们而言,无异于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们倒是可以应下,但七个月的生产周期,不知道贵厂是否能接受?”
能接受,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洽谈,不能接受,那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要确保三轮汽车的质量,必须得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要是为了赶周期就应付差事甚至偷工减料,那毁坏的不单单是一辆三轮汽车,更是人命!
万一车上除了司机之外,还拉了别人,一旦出现事故,那会有多少人丢掉性命?
徐婉宁爱赚钱,但是她希望自己赚到的每一分钱都是干干净净的,她可不愿意为了赚钱就违背自己的良心。
所以,丑话必须得提前说在前头。
黑省机造厂在来之前显然已经做了大量的攻略,也知道统一三轮汽车制造厂的生产周期比较慢,对于二十辆三轮汽车需要七个月这件事,他们能够接受。
“时间不是问题,我们黑省比较大,要将三轮汽车送到每个地方,本来也需要时间差,所以多等一等也不碍事儿。我们今天来呢,主要是想跟你们进行一下价格上的探讨。”
这话说得怪有水平,价格上的探讨,不就是讨价还价吗?
虽然,零卖的价格是一万五一辆,但这只是定价,如果对方诚心要的话,多多少少还是会让点价格,所以成交价一般都在一万四千五左右。
别看这五百块钱相比较一万五少得可怜,但是在八十年代,五百块钱委实不少了。
而黑省机造厂一次性要二十辆,数量多,量大从优,价格上自然还能有点优惠。
但讨价还价,重要的就是拉扯的过程,所以徐婉宁没有一开始就同意,而是试探着对方的底价。
“蔡厂长心目中的预期价格,是多少钱一辆呢?”
几个领导在来之前,显然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了,听徐婉宁如此问,他们低头说了几句,最后蔡厂长说道:“我们心目中的理想价格,是一万三一辆。”
一万三,比售价少两千块钱,二十辆车加起来,就是四万块钱。
以一万三的这个价格,四万块再添补一点,还能多买三辆车呢。
三轮汽车的成本价不少,虽然是暴利,但一万五的价格,成本至少要八千块钱。
这还只是生产一辆车所需要的全部费用,没有算上老毛和林耀宗的辛苦费,以及前期投入的费用。
把这些全部都加起来的话,怎么着也上万了。
按照机造厂给的价格,一辆车的净利润连两千块钱都没有。
虽然两千块钱也不少了,但试想一下,一个月就只能生产三辆车,一个月到手的利润就只有六千块钱。
甚至还比不上小食铺和精品店的净利润。
所以,这个价格不只是徐婉宁不能接受,老毛和林耀宗也无法接受。
他们研究制造三轮汽车,一来是因为自己喜欢,并且想要找点事情做,二来么,自然也是为了挣钱。
所以,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他们也想多挣点钱。
积累到一定的财富后,就可以扩大制造厂的规模了。
要不然地盘太小,生产线就只有这么点,所以一个月才只能生产三辆车,大大拖延了进程。
老毛跟林耀宗就是拿不定主意,又不知道到底该多少钱合适,所以才会把徐婉宁叫来。
“蔡厂长,你们来之前,应该对三轮汽车有所了解。我们华国目前很多零件都依赖进口,而进口的话,成本要大大增加,虽然我们一辆车卖到了一万五的价格,但光是制造的成本就得小一万,这还不算工人的工资。”
“一万三的价格,我们接受不了。”
徐婉宁拒绝得直截了当。
他们开厂,又不是单纯地为了做生意?
蔡厂长他们心里的底价是一万三,但也没觉得,这个价格一定能把三轮车买到。
经过双方你退我进的讨价还价,最后,一辆车的价格定在了一万四千二。
比之前的最低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