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干菜的成本算下来也不便宜。
干菜本身不值钱,但如果总是让农村亲戚送干菜来,免不了要从其他地方赊财,算下来,简直就亏死了。
而且干菜哪有新鲜的菜好吃?
黄瓜和西红柿之所以能卖的那么贵,是因为这两种不但可以当菜,还能当水果吃。
尤其是寒冷的冬天,生吃上一口汁水甜美的西红柿,或者解腻的黄瓜,简直不要太美丽。
金老师的观念还停留在几年前,但徐婉宁知道,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百姓挣的钱越来越多,将会有更多的人注意生活品质。
而且,今年是大棚种植成功的第一年,在京市,乃至整个华国都是头一份儿。
能买到,并且舍得买新鲜蔬菜的,将会成为自己朋友圈,亲戚圈子里令人艳羡的存在。
很多人会为了别人羡慕的眼光,也要花钱去买新鲜蔬菜。
徐婉宁陪同金老师卖了三天,等到步入正轨以后,她就没有再管蔬菜售卖的事情了。
毕竟,需求大于市场,每天都会有顾客主动来购买,并不需要金老师等人操心客流量的问题,只需要称重算钱就好。
第四天开始,徐婉宁就回了农科院。
进入十二月以后,大豆的种植就暂时搁浅了下来,因为天气太过寒冷,已经完全不适宜大豆生长了,哪怕是在实验室的培养皿里,得到的数据也不完全实用。
只是还有些收尾的数据需要记录,所以徐婉宁又跟王师哥在实验室里待了两天,将收尾的事情全都解决完,她算是彻底放假了。
当然了,放假的只是她。
虽然王师哥理论上也算是放假了,但他一个一颗心都奉献给了研究室的人,需要的不是假期,而是有挑战性的研究。
至于像陈巧巧这样的基层员工,还需要坚守岗位,要等到农科院统一放假的时候,她才能跟着一起放假。
下午,徐婉宁掐着下班的点,去了一趟书店。
读者书屋的经营状况很好,因为周边有小学和中学,而且附近居住的百姓也多,再加上很多学习用具都很吸引学生,所以读者书屋每天的营业额只多不少。
租房子的钱不算,其他的成本,目前读者书屋开业两个多月,已经赚回来了八成。
过年的时候读者书屋不会营业,但等到开年,最多再有一两个月,就可以正式盈利了。
徐婉宁倒是不在乎读者书屋能赚到多少钱,但这个书店也有陈巧巧的一份儿,更确切地说,这是陈巧巧安家立命的底气之一,所以徐婉宁还是希望书屋的生意能好一些。
接下来的两天,徐婉宁陪着四个孩子在京市周边的几个景区玩耍了两天,在十二月二十九号这一天,她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忙碌当中。
因为,徐家铺子酒楼的分店开业了。
分店的负责人是东子找的,他又亲自培训了一段时间,确保能独当一面后,这才让他管理分店。
分店的地理位置比较好,周边有四个大型工厂,光是员工加起来就有好几万人。
东子之前给徐婉宁做了一笔账,哪怕每个工人平均每两个月在酒楼吃一顿饭,好几万人,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才能排过来。
只要徐家铺子酒楼的品质一直有保障,且价格不贵,生意就绝对不会差。
徐婉宁看了分店的菜单,基本上跟本店是一样的,但是每道菜的价格都上涨了两毛到五毛钱不等。
“附近都是工厂,来分店吃饭的,基本上都是工厂的工人。这些人都是干体力活儿的,消耗的大,饭量自然也大。虽然我们米饭可以无限续,但菜吃完了,白米饭也不好吃,所以我想着,菜的单价上涨一些,但是分量也可以相应的多给一些。”
徐家铺子酒楼的肉类供应商是徐婉宁的养殖场,属于左口袋进右口袋。
成本降低了,分量自然舍得给足一点。
而且徐婉宁主打的是一个互惠互利,她赚了钱,但也要让顾客感受到确切的实惠,又不是一锤子买卖,做了这一次的生意就不再做了?
“菜单的定价没有问题,就按照你设定的来。另外,咱们既然是新店开业,肯定要做活动来吸引顾客。”
提到这个东子就来劲儿了,他摩拳擦掌,“嫂子,还跟之前总店的活动一样吗?”
徐婉宁摇摇头:“总店的活动已经做过一次了,再弄就没有新意了。你也说了,这家店开在这儿的初衷,是因为附近有好几家大型工厂。工人们吃饭讲究的是实惠,其次才是味道。那些花里胡哨的手段不适用,咱们来实用一点的。”
“嫂子认为,咱们应该怎么做?”
“我的想法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新店开业前三天,所有菜品全都八五折,这个活动。第二个,就是充值活动,比方说充一百块钱送十块钱,也就是说账户上有一百一十块钱,两家店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