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从手搓CPU开始横扫宇宙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眼一号

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眼一号(2/3)

原初之光”。

    它是一种充满了整个可观测宇宙的电磁辐射,温度约为2.725开氏度。

    原初引力波如果存在的话,那就必然已经成为了宇宙背景辐射的一部分。

    而,凡是存在的,必然会留下痕迹。通过社会学手段而不是科学手段,韩阳已经知晓原初引力波是确实存在的,那么,这种痕迹也必然存在。

    由此,韩阳便找到了完成引力子量子化的最终手段: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探测,找到原初引力波所造成的影响,并将它分离出来。

    这同样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毕竟,就算这种影响确实存在,这种影响也必然极为微小。要探测到它,就必须具备灵敏度高到几乎不可思议的探测设备与手段。

    但,就算这极为困难,它也毕竟是具备实现可能性的,而不是如同其余几种手段,譬如直接观测引力子、通过引力波探测器观测原初引力波等,根本不具备实现的可能性。

    在完成了对于从云光文明之中购买的所有科学数据的消化吸收之后,韩阳确认,此刻的自己已经具备了理论上制造出精度足够高的观测设备的可能性。

    当然,仅仅只是理论上而已。将理论化作实际,真正将这种探测设备造出来,仍旧是极为困难的事情。

    或者说,单纯的制造这种探测设备其实并不困难——对于已经拥有如此之强大工程力量的人类文明来说,推动一颗星球尚且可以做到,什么样的设备能难得住人类?

    更准确一点来说的话,便是,这种设备该怎么造,才是最为艰难的。

    这涉及到大量的理论计算。

    人们必须首先确认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参数,才具备探测到这种影响的可能性,然后再去研究该如何实现这种参数,该使用哪种材料与结构,等等等等。

    基于这个目标,人类科学界与韩阳同时开展了大量的计算与研究,并展开了一次又一次实验。

    在这过程之中,无数个极为艰难的科学问题涌现了出来。虽然有了罗氏分析这一有力的数学工具,极大提升了效率和降低了难度,人类科学界仍旧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迹象。

    没有办法,在过去数百年时间里,他们已经习惯了学习现有知识,然后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做微创新和应用化研究的环境。现在要自己亲自去探索未知领域——没办法,实在是没有这个思维和意识啊。

    韩阳知道,真正具备这种科学思维和意识的科研人才,只有从下一代人之中慢慢培养出来了。

    通常来说,普通文明不会具备这种机会。因为内外部的环境都不允许。

    也只有有了自己存在的人类才有这个机会了。

    人类科学界仅能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这一项工作的关键核心,便落在了韩阳的身上。

    幸好,现阶段的韩阳经过了之前那数次重大升级,具备足够的信心面对这个难题。

    在这过程之中,韩阳首先确认了建造这种探测设备所需要的外部环境。

    各种干扰辐射越低越好。

    这种环境,与需要极低背景辐射的中微子探测器又不相同。中微子探测器可以建造在极深的地下,屏蔽几乎一切外来辐射。但此刻这种探测设备,建造在地下的话,便连宇宙微波背景辐射都屏蔽了,那还探测个什么啊。

    必须要其余类型的辐射尽可能地低,却又不能影响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才行。

    符合这种探测条件的,便唯有远离恒星等各种星体的地方了。

    原因很简单,恒星是宇宙之中数量最多、最为广泛的强辐射源。

    除了恒星之外,其余具备强大辐射的星体也不行。黑洞、中子星、白矮星,尤其是正处在吸积过程之中的这类极端星体,更是离的越远越好。

    韩阳最终挑选了一个距离太阳系约有16.2光年的地方。

    那里,距离最近的一颗恒星都在5光年之外。且周边恒星都是辐射功率较低的红矮星和黄矮星,不存在蓝巨星之类的超大质量星体。

    地址选好了,下一步就需要结合当地的具体环境,做出能更好适配当地环境的探测器构造。

    当然,在这之前,韩阳得自己先确认这台探测器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结合已有科学数据,也即,我虽然暂时不知道什么样的探测标准能察觉出这种影响,但我已经知道哪些探测标准无法察觉到这种影响。

    如此便确认了性能下限。

    再通过大量的计算,通过求解一系列极为复杂的方程式——罗氏分析这种数学工具便在其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众多之前根本无法求解的复杂方程式在这一新的数学工具应用之下,纷纷求解出了答案。

    当然,这个过程仅仅依靠韩阳自己的算力也还是不行的。这并不是韩阳自己算不出来,而是太过浪费。

    这种计算,编写好程序,交给专门的超算去做即可,无需浪费自己的算力。

    于是,一颗位于遥远的星系边缘,距离太阳约20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