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臣愤然上奏:“公主与李家次子按照辈分乃是叔侄名分,怎么能够为公主定下李家次子为驸马?岂不是乱了纲常?”
有人附和:“正是,且李家乃是泥瓦匠出身,这样的身份根本不足以尚公主,还请皇上另外为公主评择驸马。”
众人各抒己见,纷纷反对这门亲事。
弘正帝气的当场宣布退朝,离开了金銮殿。但是对于这门婚事,却是始终没有撤回旨意的打算。
他反复的想过了,女儿的年纪还是太小了,考虑事情还不够全面,只有他这个做父皇的多为女儿考虑才是。
李观棋那孩子,他考察了好几年,颇有才华,性情温良敦厚,且是自己的表弟。李家深受皇恩,以后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对赵宁儿不好的。
所以,他固执且坚定的坚持自己的想法。
韦氏喜气洋洋的在府里收拾着,公主嫁到他们家里,那是要跟观棋住在一起的,观棋的这个小院子不大,但是小两口住也够了。到时候公主带来的嫁妆什么的放不下,也可以搬到自己院子里,有她这个做婆母的替他们保管着。
韦氏正在指挥下人,李和塬的长子李默竹的夫人刘氏听到丫环来报,说是韦姨娘正在收拾屋子,人手不够,要从她这里借调一些人。刘氏当即问清楚原委,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刘氏摇头叹笑:“这韦姨娘当真是无知,公主下嫁,何愁没有地方住?哪里会和二少爷挤在李府的小院?皇上宠爱公主,必定是要为公主修建公主府的,比之李府来不知道要大了多少倍,哪里需要她在这里忙活?”
刘氏说着,心里又是好笑,又有些嫉妒。二房娶了公主,以后方方面面都要睬他们长房一头了。就算她是嫂子,以后见了公主,也是要磕头行礼的。
以后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样呢。
刘氏胡思乱想完,忙起身去了李观棋的院子,也不敢说不借人,只是含蓄的把公主下嫁的规矩说了。
韦氏这才知道自己是在做无用功,当着刘氏的面,一时有些羞恼,拔高了声音道:“你既然早知道,怎么不早些告诉我?难道就等着看我的笑话吗?”
刘氏不敢和韦氏顶嘴,忙解释道:“姨娘误会了,我只是想着就算公主有自己的公主府,那也是时常要回来公婆跟前看一看的,也就没有想到这一层。”
韦氏立刻抓住了重点,拉着刘氏问道:“这是什么话?难道公主以后不和我们一起住?单独住在公主府?我还要住在李府吗?”
她本以为不管是哪里,反正自己是要和儿子住在一起的。现在听刘氏这话音,好像不是这么回事。
难不成让小两口单独出去住?这样成什么样?哪家的新媳妇不在公婆跟前伺候?
刘氏没有明白她的意思:“父亲住在李府,姨娘自然也要住在李府。”
韦氏顿时发怒,但又不知道该冲谁发脾气,只得暗搓搓的骂着赵宁儿道:“人还没进府,规矩就先进了府。娶了个公主,倒像是娶了个祖宗回来。”
她不忿的走开。
刘氏冷笑摇头,这样的无知蠢货,竟然能够高攀上公主,实在让人无言以对。以后小叔做了驸马,李府长房一脉就彻底的抬不起头来了。
刘氏想到这里,心里嫉妒不已,叫过自己的心腹丫头来,窃窃私语了几句。
丫头有些诧异,看着刘氏小声道:“少奶奶让我盯着二少爷和韦姨娘?这是为什么?”
刘氏噙着一抹冷笑:“也不为什么,咱们手里若是攥着二房的把柄,以后若是二房欺负到了咱们头上,咱们也好有个计较不是?”
丫头深以为然,立刻答应了下来。
而另一头的李和塬,将长子李默竹叫到了自己的小书房。
李默竹比李观棋大好几岁,如今孩子都有了两个。他最像自己的父亲李和塬,沉默谨慎,做事细致,虽然这些年皇上对李家颇多优待,但是他始终都是不骄不躁,安安稳稳的做着自己的小官,打理好家里。
李和塬把家族的希望都放在这个儿子身上,有什么事情都会和他商量。
此时他坐在书房桌案后的宽大紫檀木椅上,看着李默竹道:“皇上赐婚的圣旨终于下来了,咱们李家有了公主下嫁,以后就是皇亲国戚,家族的振兴不再是奢望。”
李默竹躬身听着,没有插话,他知道父亲肯定还有话要说。
果然,李和塬叹了口气:“若是你再年轻几岁,这桩婚事怎么也轮不到老二头上。老二这孩子,心思重,没什么主见,容易受他娘的影响。偏偏韦氏又是个愚昧无知的村妇,根本不懂这京城里世家大族,皇家森严的规矩。以后公主进了门,只怕也不能太平。”他再次叹气,看着自己的大儿子,“父亲已经老了,依仗着你姑母的荣光,这些年也着实享受了一把荣华富贵。但是光为父享受还不算,为父还想要将这荣华世世代代的传下去。家族里没有一个靠得住的主心骨,虽然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