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论技术,可能确实是远光科技略胜一筹。但如果赚钱,远光拍马都不是深流的对手!
那个程远跑到一个鸟不拉屎的海岛上搞产业园,听投了200多亿,折腾了大半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大规模量产。
那个新出的智猫隐形眼镜确实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起售价格,顶破也就十几万的销量,根本不足为惧!
反观深流科技,虽然星辰眼镜大师版上市后不温不火,但每都能卖出去一两万副,一个月下来也有几十万的销量,这就是几个亿的利润!
最关键的,还是深流科技的石墨烯产业园已经初具规模,所生产的石墨烯处理器和石墨烯电池除了自用之外,已经开始外销了。
当然刘耀辉也留了一个心眼,出售给第三方的石墨烯处理器和电池都是缩水版本,比如外卖版的“乘黄2-max”芯片就降低了核心主频,虽然功耗更低了,但性能也比深流科技自己使用的原版“乘黄2”芯片差了不少。
但对于一般企业来,能够买到石墨烯处理器已经十分难得了。大麦科技就已经下了100万颗“乘黄2-max”芯片和外卖版“胶囊电池”订单,据是打算推出一款3000元以内的智能眼镜。
至于刘耀辉为什么要把关键的石墨烯芯片和电池卖给别人去做智能眼镜?主要也是考虑到智能眼镜行业刚刚兴起,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将同类产品做到3000元以内,只能在镜片、镜框材质上做文章,最终的体验肯定不如4000元以上的产品。
而消费者对于这种廉价的智能眼镜愿不愿意买账也是一个未知数。所以刘耀辉的想法是先让大麦科技探探路,如果廉价智能眼镜也能赚钱,那么深流科技再自己做类似的产品也不迟。
除了其它企业之外,官方也已经有意向从深流科技订购一大批“乘黄”处理器芯片,毕竟这两年官方各个机构的计算机和智能设备都在更新换代,光靠东南工业生产的石墨烯处理器是远远不够的。
只是由于官方采购的流程比较复杂,所以这笔订单至少要等到4月底才能确定,不过刘耀辉也不着急,因为自家工厂的产能已经排满了,暂时也无法满足官方的大量需求。
目前深流科技光靠出售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处理器、石墨烯电池这三项业务,月营收就达到了50亿。刘耀辉乐观的估计,等到全球市场对石墨烯产品的需求全面释放,再加上深流科技石墨烯产业园的产能提升,这项业务的月营收突破百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不出意外,等再过个三五年,深流科技的石墨烯业务预计可以实现500亿的月营收,这也将让它超过米国的阿博顿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供应商。
想到这里,刘耀辉又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想办法从广海市官方手上,将远光科技那30%的股份买下来,毕竟远光掌握的石墨烯分离技术,还有几项专利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最近就有与他交好的官方内部人士透露,前不久远光科技估值的下跌,已经有声音要求远光科技拿出更多股份来抵押了。
不过让刘耀辉有些为难的是,随着智猫隐形眼镜的发布,金融机构给远光科技的估值又重回到千亿以上。毕竟这款产品虽然可能在短时间内无法带来太多的营收,但从长远来看还是很有革新意义的。
刘耀辉怎么也想不明白,远光科技是从哪弄出来的这些新技术呢?
刘耀辉思考着是不是应该再想想办法,打压一下远光科技的估值,于是打开了自家的轻聊社交平台,正好瞧见知名科技数码“大V”刘一手正在直播。
刘一手这个主播,刘耀辉是知道的。倒不是因为对方的粉丝很多,而是刘一手原本就是轻聊平台直播业务的签约主播之一,据人气还不错,因此深流科技的公关部门经常会给刘一手一些宣传方面的商单。
而这些商单除了宣传深流科技的产品之外,也有一些贬低竞争对手的需求。因此刘一手经常会发表一些明显带有主观性质的文章和视频,来拉踩某个产品或者某家公司,这些也多半都是来自深流科技的商单。
目前刘一手正戴着深流科技刚刚推出的星辰眼镜大师版,在镜头前侃侃而谈:
“刚刚上市的智猫隐形眼镜我也有在用,我承认这款产品并没有虚假宣传,功能很强大,但是——”
“起售的标准版价格,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我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买不起这样一副智能眼镜。”
“要知道我所在的广海市人均工资也就1万2千元左右,也就是普通人想要买这样一副眼镜,得三个月不吃不喝。更何况很多非一线城市的工资更低!”
“因此这款产品对于普通人来根本毫无意义,只是有钱饶玩物罢了,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奢侈品!”
刘一手这几句话很明显是想要调动观众的情绪,因为不少人对于过于昂贵的事物都会持反感态度,从而产生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