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末世沧桑路 > 第234章 暗物质?

第234章 暗物质?(1/2)

    张云龙听完了杨唯懿的讲解,确实非常吃惊,他杀过不少千夫长,万户侯都宰了好几个,但她说的这种情况以前还真的没注意过。

    不过他也没有过多纠结这个问题,毕竟术业有专攻,人家杨博士就是专门研究变异体的,而张云龙是战士,只负责杀变异体,至于具体的研究自然不是他需要操心的。

    但张云龙还是想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夜之族的生物学特征,于是问道:“那么你说的这种夜之族贵族死后身体强度下降的情况,大概是死后多长时间出现的?”

    杨唯懿端起酒杯想了想才说道:“这个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我只能说大概是在夜之族贵族死亡后6至12小时之间,这个时间根据变异体的级别可能相差很大,千夫长死后哪怕在尸体得到完好冷藏的情况下,最多6小时后,不管是肌肉密度还是骨骼强度,甚至体表鳞甲的坚韧度,都会迅速下降,直到和百夫长的水平差不多后才会停止!而万户侯的情况能好一些,时间能撑到12小时以上,且即使身体强度大幅度下降,也能达到千夫长的级别,但我们目前得到的万户侯尸体并不多,所以我也不能提供太准确的数据。”

    张云龙想了想,继续问道:“那杨博士你的意思是,那些高阶的夜之族贵族,通过让自己的灵魂,或者说意识,进入那个被他们称作黑域的亚空间中,并成功脱离后,就能获得远比同级别变异体更强大的力量?”

    杨唯懿说道:“虽然你的话错误百出,但暂时也可以这么理解!”

    张云龙看杨唯懿吃的差不多了,便两口吃光了最后的牛排,端起红酒瓶,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说道:“每次和杨博士聊天,总能学到新东西!走,我们去第二场!”

    杨唯懿似乎不胜酒力,喝了点红酒人已经微醺,俏脸红红的,她知道张云龙没吃饱,今晚的话题也没说完,便跟着他一起去了第二家饭店。

    二人一路上边走边聊,张云龙也逐渐明白了那个隐藏在黑域中的秘密。

    虽然目前科研部门还没搞清楚那个黑域到底是什么,但目前的普遍看法主要有两种,一种偏向于唯心主义,认为那些夜之族贵族的灵魂或者说身体磁场得到了大幅度强化,也就是说它们的灵魂比普通丧尸或人类的灵魂更“重”,因为上个世纪就已经有科学家和神学家测算出了人类灵魂的重量:21克!

    虽然一帮搞科研的人玩神学有些可笑,但科学是严肃的,当研究受阻后,任何可能的假设都应该被尊重。

    第二种看法是黑域其实就是真实世界的投影或组成部分,也是杨唯懿博士比较认可的研究方向,当然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暗物质世界!

    关于暗物质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20年代,当时的天文学家卡普坦,于1922年提出可以通过星体系统的运动间接推断出星体周围可能存在的不可见物质。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科学家们对暗物质的定义是: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已知的物质。

    现代天文学通过天体的运动、牛顿万有引力的现象、引力透镜效应、宇宙的大尺度结构的形成、微波背景辐射等观测结果表明暗物质可能大量存在于星系、星团及宇宙中,其质量远大于宇宙中全部可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结合宇宙中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观测和标准宇宙学模型可确定宇宙中暗物质占全部物质总质量的85%、占宇宙总质能的26.8%。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理论认为,组成暗物质的是“弱相互作用有质量粒子”。其质量和相互作用强度在电弱标度附近,在宇宙膨胀过程中通过热退耦合过程获得观测到的剩余丰度。

    当然以上这些话都是杨唯懿用尽量浅显易懂的大白话给张云龙做的科普,但他依然一句都没听懂……

    总之张云龙就记住了一句话:暗物质其实才是宇宙中物质总量的大多数,它无处不在,又虚无缥缈,现实世界中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不是暗物质,但暗物质又和这个世界的所有东西息息相关,只不过无法观测到。

    同时他彻底也明白了杨唯懿为什么不让他随便进入黑域了,因为目前关于黑域的研究虽然已经有了方向,但基本上没啥研究成果,原因无他,就是受限于当前的科技水平!

    因为根据已有的观测数据综合分析,暗物质的主要成分不应该是已知的任何微观基本粒子。 当今的粒子物理学正在通过各种手段努力探索暗物质的粒子属性。

    但暗物质粒子不属于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基本粒子,暗物质的这种特性又对当前极为成功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构成挑战。

    其实说白了,就是在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下,已经能通过间接手段,从侧面了解到暗物质的存在,这是事实,但就是看不见摸不着,这涉及到了基础物理学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基础物理学是整个人类科技文明的最前沿,是需要不断通过大量研究慢慢探索的,但是我们国家的粒子对撞机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