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出征的地球人 > 第357章 强大的血蛭(六)

第357章 强大的血蛭(六)(1/2)

    谢晚歌并不是没有更强的手段,不过,却不能在人前显露,这里毕竟是九神堂,神宗的神仆们,不知何时就会赶到,如果做出什么没有办法对人解释的事情,那麻烦的就只会是他自己,而找他麻烦的人,可就多了去了。

    军部的人,自然就是首当其冲的。

    军部的人找他的麻烦,他倒还能应付,要是九神宗的人也掺和进来,谢晚歌肯定是无法招架的。

    而且,要是九神宗的人哪条筋抽抽一下,看上了他,不定就要强迫他做个“没有蛇”的男神仆了。

    谢晚歌还是挺想保全自己的命根子的,哪怕这个身体,其实也并不是他自己的身体。

    他真正的身体,现在正在地球上睡觉呢。

    再,这“风火连三才”,也就是这颗星球的修士,研究了几十万年的时间,也还是冥顽不灵地认为只有气、火、电三种“灵质”参与进来而已,而在谢晚歌的认知当中,施展这门“物阵”的时候虽然只控制了气、火、电这三种元素,但是,实际上参与杀敌的,却不仅仅只有三系元素的力量。

    最起码,那爱凑热闹的八婆元素“光”,是肯定正在大力协助的。

    而且,火焰熊熊燃烧,自然少不了“木”元素的掺和;雷光蓝而不紫,游离的“水”元素也肯定出了一份力。

    按照地球上中国古代的阴阳论,雷电之色,是分“青紫”两种的,紫色的闪电,乃是“阳雷”,自甲木而生,青色,也就是淡蓝色的闪电,乃是“阴雷”,自水而生。

    很多人是把阴阳雷的色泽搞混的,认为青色才是“阳雷”,而紫色的是“阴雷”。

    这也就是对阴阳论一知半解的人才会如此认为,在中国古代,“紫”可是堂堂而皇的颜色,朝阳初升,东来紫气,是为“阳之极”,紫色的雷,又怎么可能是“阴雷”呢?大多数人认为“阳雷”是青色,只是因为他们认为木色为绿,生于甲木的“阳雷”,自然是青色的。

    不学无术……

    “紫”,永远代表的是“阳”,就算在中国古饶服饰中,“紫绶”,也都是男人专用的,女子佩戴的,乃是“青绶”,女孩子身上的各种丝带,多数都用的是蓝色与淡绿色,很少会用紫色的,除非是当成男孩来养的大户人家的独生女儿。

    戴“紫绶”的女子,一般都是没有男人敢招惹的,因为她们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是肯定要找人入赘的。

    要是在皇家,老爹赏赐饰品的时候,公主们就要留点心了,那些被赏了“紫绶”的,就是帝王的宠儿,成人以后可以招赘驸马,虽然子女并不会跟随皇室姓氏,不过驸马跟入赘其实也没什么差别,就连每日里要不要“同床共枕”都是公主们了算;不过那些被赏了“青绶”的,恐怕就得做好外嫁和亲的准备了,不是嫁藩王,就是嫁国主,成婚之后跟普通女子也没什么区别,要讲三从四德,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夫唱妇随。

    谢晚歌召唤来的雷电,青而不紫,显然是“阴雷”无疑,那也就代表助长雷光的,是水元素,而不是木元素。

    如果是单用雷法的话,谢晚歌倒是能控制自己到底用的是“阳雷”还是“阴雷”,不过,在施展“物阵”的情况下,雷电究竟是青是紫,那就只能看周围活跃的是木元素居多还是水元素居多了,不过,谢晚歌已经研究过了,其实“阳雷”和“阴雷”其实根本也没什么区别,实际上,中国古代人研究出来的“阴阳五行论”里面,“阴阳”论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意义。

    这么其实也有些太绝对,“阴阳”之论,在中医之道中,其实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而或许,也并不是“阴阳”之论在元素之力上毫无体现,只是谢晚歌并未达到更高的层次,无法发现与领会其中的奥妙。

    就谢晚歌现阶段对于元素之力的理解,撇开那几种他并不能完全掌控的特别元素而论,电、火、气这三种元素,在攻敌伤饶效果上,是最强的三种元素,要不然他也不会选定这三种元素作为他外在的掩饰,既然必须要体现能够控制三种“灵质”的资质,那自然要选攻击效果最强的三种。

    实际上,“光”元素的攻击效果,还要在电、火、气这三种元素之上,很多魔幻中把“光”元素想象成没有伤害力,只能救死扶赡良善之力,其实与现实是有很大的偏差的,而且,谢晚歌已经发现了,单从“扶伤”而论,“光”与“水”这两种元素,再加上“毒”与“土”,效果是很明显的,但是在“救死”这个层面,“无光”似乎要比“有光”,更加有利。

    哈星古魔法师的经典《元素论》中就有这么一句话:“生命并非是诞生于光明之中,而是诞生于黑暗,无光的环境更有利于灵魂元素的汇集。”

    而无独有偶,在现在的哈星,牧师施展“复活术”在阴暗的环境中速度会更快、效果会更好一些,似乎也证实了“灵魂”这种元素,似乎与“光”,有些不和。

    可能它们一个喜静,一个喜动?

    一个安恬,一个活跃?

    一个性子沉稳,一个三姑六婆?

    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