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距离东京极近的城市,
蒸汽火车穿过隧道、驶过桥梁,花费三个小时就能抵达。
也正因如此,横滨的建设比较繁华。
《新民丛报》报馆内,
梁启超站在窗边,看着外面的街景。
已经过了黄昏时分,横滨的夜渐渐降临,
海风从窗缝中吹进屋,拂过脸颊,带来一丝凉意。
说是报馆,其实只是办公室,
《新民丛报》开办没多久,印刷都得委托其它报社。
这时,门被推开,
蒋国亮走进来,低声道:“任公,咱们的报纸卖得非常好,鹤卿拍来电报,说是极受欢迎呢~”
梁启超并不惊讶,
“当然会卖得好了。别忘了,谁是主笔。”
这话听着很狂,
但梁启超在当下的中国确实有此地位。
而且,他因为思想温和,主张保留皇帝的权力,受到了清廷中宪政派的欢迎,所以出版报纸刊物受到的阻挠不大,
何况办报的地点在日本横滨,也算是出口转内销。
梁启超真正担心的是,
“《蝇王》的呼声如何?”
蒋国亮摇摇头,
“暂时没……唉……我直说吧。《蝇王》是白话文章回体,目前只连载了两章,剧情还没展开,再加上以日本为背景,自然会被人认为啰嗦絮叨。”
梁启超皱眉,
本想说“愚不可及!”,但又觉得自己没那么说的立场。
因为他看过全文,知道《蝇王》是惊世骇俗之作,
对不知全貌的人则不能过于苛求。
蒋国亮叹气,
“《蝇王》无疑是极好的。只不过,大众能看懂吗?”
梁启超不由得笑了,
“你说,读书人算是大众吗?”
“这……”
蒋国亮有点儿懵。
梁启超继续道:“《蝇王》是写给读书人看的。我可以预言,这部在普及启蒙思想上的作用会超出预期。它将来必定以‘中国第一部白话文’的名号被人反复提及。”
蒋国亮沉默,
过了片刻,还是没忍住,说道:“之前明明就有白话文了。”
梁启超笑着摆摆手,
“文言文和白话文中间夹了个叫‘白话文言’的东西。”
他想了想,举例说明:
“就说《水浒》和《三国演义》吧。前者偏向方言白话,从里面的骂人俚语便能看出;而后者则是半文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从对人物的称呼中可以窥见一二,比如‘操’指的是曹操,‘绍’指的是袁绍。而《蝇王》呢?有这种情况吗?”
蒋国亮沉吟,
正如对方所说,《蝇王》是彻彻底底的白话文写作,是颠覆性的。
他本就敬佩陆时,此时心中对陆时的景仰更是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两人聊着,忽然外面响起敲门声,
“开门!”
说的是日语。
梁启超不由得诧异,用询问的目光看向蒋国亮,
“你请了客人?”
蒋国亮也很懵,
“没有啊……我去开门?”
梁启超摇头,
“先等等。”
躲避追缉的那段日子,让他产生了一种野兽般的敏锐,本能地察觉到来者不善。
果然,不出所料,
听到屋里没人回应,外面的人恼了,
“八嘎!开门!”
砰——
门被踹了一脚。
梁启超这几年别的没学会,逃跑却是第一流,
只见他敏捷地撕扯窗帘,布匹发出碎裂的“滋啦滋啦”的声音。
蒋国亮:???
“任公,您这是……”
梁启超恼火,
“别在那儿发呆了!还不帮忙?”
蒋国亮“啊?”了一声,虽然不明就里,但还是上前搭把手,同时问道:“咱惹事儿了吗?”
梁启超很无奈,
“你怎么跟没经过事的顽童似的?咱越是不知道自己惹了什么事儿,越说明咱惹的事儿很大!伱说说你……唉……真是,怎么这么浅显的道理都不懂?!”
蒋国亮:“……”
好像懂了,但又好像没完全懂,
如懂。
两人正手忙脚乱,
结果,
砰——
身后又是闷响。
房内瞬间冲进了几个日本浪人。
为首的那人穿的和服,
他动作迅捷,眨眼便冲到了梁启超身边,双手如闪电般地抓住梁启超的双臂,随后轻轻一扭。
“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