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满唐华彩 > 第568章 融洽

第568章 融洽(3/4)

老的脸上依然还带着神彩,浑浊的眼睛里依然闪着智慧与亲和的光亮,封常清眼睛一酸,当即就拜倒在地。

    “臣本贫贱,得太上皇之信重,擢为节度使,从微至著,不知何以报太上皇之厚恩。”

    李隆基坐在那儿,拍了拍膝盖,道:“那你就助太子,为大唐打好这一仗。”

    这样一句沉稳威严的话,让封常清的心一下子就定了,因为方才见过李琮而泄掉的士气顿时就重新振奋了起来。

    他热血上涌,当即大声应道:“臣领旨!”

    有了李琮的对比,李隆基这种垂垂老矣,却还保持着上进的精神,确实是能给人以激励。

    “太子,扶他起来。”

    李隆基抚着花白的长须又吩咐了一句。

    他既吩咐了薛白就不得不做,上前扶封常清。

    但抛开这一点摆谱的行为不提,李隆基这样做实则是有利于薛白更顺利地处理朝政。

    至少,封常清对薛白的态度立即就有了改变,薛白一伸手,竟没能立即将他扶起来。

    封常清结结实实地拜了一拜,道:“臣以往对殿下深有误解,请殿下治罪。”

    “既贬谪了你,该治的罪都已治过了。起来,谈谈战局。”

    “喏!”

    殿内早已铺开了河陇到安西的地图。

    当着李隆基的面,李岘先说了如今与吐蕃交战的形势,达扎鲁恭的三十万大军分三路而来,郭子仪兵少,如今只能龟缩防守,同时让士卒抢收麦子,坚壁清野。

    至于元载提出过的出兵原州,从战略上看是好的,但郭子仪认为原州城池已被吐蕃军焚毁,一旦出兵,无处驻扎,粮草又难以运输,容易被吐蕃吐围困,反而陷入被动。

    借着这件事,郭子仪的奏书里还说,与吐蕃的战事会是一场持续数年甚至十数年的长期战争,只有等到国力能够全面胜过吐蕃,才有一步步收复失地、反制吐蕃的机会,急于求成只会让战事陷入被动。

    就此,薛白问了封常清的意见。

    封常清与郭子仪心态不同,他更迫切地希望能够连通西域。

    可他久在安西四镇,对河西、陇右不算太熟悉,对比了双方的兵力、钱粮,再看地势,认为大唐目前确实只有被动防守这一个方法,这看法却与郭子仪相同。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不断地逡巡着,试图想出更多的办法来。

    此时,李泌开口了。

    “论战场形势,几位将军已剖析分明,臣不才,说一个困蕃之策,或可在数年之后,使吐蕃再无力东犯。”

    往日议事,李泌往往就是往那一站就闭目养神,一副不愿为薛白出力的样子,今日却大不相同了。

    李隆基、李琮追封李瑛,代表的是宗室对“李倩”的承认与接纳,而薛白请李隆基朝议,象征的是坦荡与天家融洽。

    父慈子孝、皇室安稳,这是百官最想看到的局面。

    哪怕只是为了鼓舞薛白再接再厉,李泌今日也得把浑身解数都使出来。

    “大唐若能北结回纥,每逢吐蕃出兵,则命回纥相援,吐蕃犯塞必得分兵;殿下曾平定南诏之乱,然近年来中原战乱,无力南顾,可遣使命南诏兵出濛水,则吐蕃后方自乱;大食在西域为最强,自葱岭尽西海,地几半天下,与天竺皆慕大唐,世代与吐蕃为仇,遣使相招,可使之与吐蕃断绝往来。如此,我大唐之茶叶、丝绸、瓷器等货可往来各邦,交换战马,而吐蕃受困,再难兴兵。”

    殿内众人都连连点头,深感李泌高才。

    这建议提振了大家的士气,明确了往后的两国形势的大方向。

    相比起来,薛白那假意与吐蕃赞普同盟,实则离间吐蕃君臣的计划就显得小家子气了一些。

    只不过,李泌这策略宏大而长远,短时间内却难以解决现在西北防御兵力、钱粮不足的问题。

    今日李隆基在,一部分官员嘴里“募兵”“加赋”的话几次到了嘴边,但惮于薛白,始终没说出来。

    “长源之议甚妙,宜遣使于回纥,命其出兵。”李隆基再次开口了,“太子以为如何?”

    “回太上皇,臣以为可行。”

    薛白没有给李隆基太多主持局面的机会,接着就转向宰相们,问道:“诸位以为,何人可出使吐蕃。”

    “敦煌王李承寀迎娶的是回纥公主,可为主使。”李岘当即道。

    封常清的目光一直看着地图,目露思忖之色,耳畔听着朝臣们议论出使回纥一事,眼神中渐有了坚定之色。

    末了,他跛着脚走了两步,执礼道:“太上皇、殿下,臣请领一支兵马借道回纥,前往安西,领安西兵马左右夹击吐蕃,打通河西。”

    “太久了啊。”李隆基问道:“如今安西又有几多兵马?”

    李岘答道:“通路断绝,朝廷并不知安西兵力所剩几何。且路途遥远,辎重无法携带,封将军要如何回到安西?”

    “臣便是餐风饮露必至安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