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霍峻薨于途中的消息传至长安,更是引起了朝野波澜。
宫内,刘禅与诸葛亮正讨论着河套复郡事宜。
诸葛亮轻抚羽扇,指点说道:“陛下,朔方诸郡虽复,但治之恐不如容易。宜当行复上郡之策,迁原百姓归郡,并迁军户并治。汉人居城,各部胡人归由道治。”
刘禅起身踱步,叹息说道:“中汉末年乱政,致使朔方崩坏,胡人南下入侵。魏虽统治中国,但却未复朔方各郡。若非我朝出世,相国英武神机,又岂能扫除大漠?”
汉朝军政虽不由刘禅负责,但他身为皇帝却有了解。
南汉开国至今,百废待兴,人口之匮乏,关西胡化之重,让他难以想象。
为了驱逐漠南鲜卑,大汉更是积攒下来全部积蓄去打鲜卑。幸亏这场战役在霍峻指挥下打赢,若是打输了,汉胡之间的冲突将会更加剧烈。
见刘禅如此为国忧虑,诸葛亮心中庆幸,说道:“大乱之后,需大治。今胡寇、贼人荡平,天下平静无兵事,则百姓可安,苍生可得休养。”
在君臣谈话间,侍从脚步匆忙入堂。
不待刘禅发怒,便见侍从悲切喊道:“陛下,相国会阴山二百里而薨,今已入边塞。”
“相国薨?”
刘禅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脚步顿时踉跄了下。
“你说仲父死了?”
侍从跪在地上,悲声说道:“相国中流矢而病,不得医而薨。”
得到确认,刘禅仿佛被抽空了什么,人不禁直接坐到阶上,心中五味杂陈。
霍峻在世虽为权臣,但其之行为大都为了天下出发。刘禅在于羽翼之下,得以安然成长,并逐渐成为大汉天子。
在天下太平之后,霍峻更是主动淡出朝野。刘禅为此感激不已。他深知无霍峻,则无天下,更无汉室之复兴。
今霍峻去世,对懂得感恩的刘禅来说,真就失去了人生中的重要事物。这种类似的感觉,还需追溯到刘备去世时,他为此而悲伤。
当然霍峻不能与刘备相比,仅能说这种悲伤的感觉相仿。
但在悲伤之下,刘禅心间却感轻松不少。
霍峻名为辅弼,实为开创的臣子,军中上下尽数为其党羽,刘禅不可能感受不到压力。
天子虽为天子,但遇到霍峻依旧要矮一头。仅是有诸葛亮的庇护,以及霍峻行为的克制,刘禅才得以天子见人。
在刘禅坐在阶上,为霍峻病逝而悲伤时。诸葛亮已是眼睛含泪,抬手擦拭眼角。
“仲邈天纵奇才,今时薨于军,断天下之羽翼。”
诸葛亮虽知遇刘备得以施展才略,而霍峻却为他的知音。霍峻不仅懂他善兵略,更能与他协力同行。
在霍峻主政时,面对自己建议,常能谦虚纳谏。为了天下,更是分兵与他北伐。
今霍峻去世,犹如主梁断裂,让诸葛亮哀叹不已!
因经历的生死太多,诸葛亮反而快速调整心情。
“陛下,今下当务之急,需追封相国,择礼下葬。”诸葛亮说道。
刘禅从阶上爬起,幽叹说道:“相国于天下有功,今功盛而薨,朕需为其扶棺。”
“其安葬之礼,效霍光故事如何?”
诸葛亮沉吟少许,说道:“以帝礼下葬,赐璧珠玑玉衣,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枞木外臧椁十五具。发材官轻车禁军五校士军至惠陵,以送其葬。”
“霍光功绩不及相国,相国葬礼当高于霍光。”刘禅说道。
“陛下之意是?”
刘禅惆怅说道:“刻像于惠陵,以效仿先人。然棺椁不与先帝同葬,另起陵墓,位高诸侯王,礼次帝陵,以帝礼下葬,另起乡邑为相国守陵。”
“这怕不符合规矩?”董允说道。
“有何不可?”
刘禅反问道:“相国三伐定中原,镌功于北海,为何不能享此礼?”
霍峻大胜而归,刘禅还为封赏而犹豫。今霍峻病逝了,刘禅自当选以重礼待之。
如天下太平之初,刘禅曾许诺霍峻那般,他希望霍峻能成为一代楷模,令后世人瞻仰。
为了希望将霍峻打造为一代楷模,其原因非常简单。
刘禅需要制造出政治偶像,让人尽可能不效仿曹操,而是学习霍峻。宁可汉家皇帝是傀儡,但也不能被篡位。
今越推崇霍峻,他将越能赢得天下人心。
陪葬惠陵似为人臣之盛,但对霍峻这种功臣,刘禅更欲以更高一等的礼仪下葬。
诸葛亮点了点头,说道:“相国为郡公,位同诸侯王,今以诸侯王陵制下葬,并以帝礼送葬,当可全其功名。迁汉胡数千家至陵,为相国守邑。”
见刘、葛二人敲定下葬礼仪,侍中董允未有头铁反对,而是问道:“相国仓促病逝,今无王陵可供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