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爱看书 > 大明:寒门辅臣 >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老朱制衡的心思

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 老朱制衡的心思(1/2)

    乾清宫。

    朱棣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这一路的远航:“澳洲确如先生拿出来的舆图一样,我们找到了大凹港,并在那里登陆,深入四百余里找寻土著,一开始只想掠走部分青壮,可后来发现土著太少,马三宝提议……”

    马皇后听过之后,将目光投向朱元璋:“这个马三宝,就是顾正臣收下的小弟子吧,年纪轻轻,倒是有几分见识。”

    朱元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长呼了一口气:“马三宝若是没点本事,也不会被马克思提到,更不会被顾正臣从云南带到金陵,带到船上去了。现在来看,他是个人才。”

    朱棣赞同,言道:“父皇,整个船队之中,儿臣以为最能吃苦耐劳,最是自律的,便是这马三宝,他虽年纪不大,却远超同龄之人,先生给他安排的事,他不仅完成得彻底,而且还能挤出空暇背诵兵书。”

    朱元璋含笑:“有天资,又勤奋自律,这种人想不出头都难。还有那高令时,这也是个人才,敢于争先,行事机敏。”

    朱棣表示认可。

    高令时算是彻底站住了,这个家伙总能找准机会冒出来,无论是将旗帜插在澳洲的土地之上,还是夜间搜寻袋鼠,亦或是后来探索森林,这个人都敢拼敢闯,不畏死,摆明了就是豁出去来挣前程。

    朱元璋想起什么,问道:“其他勋贵子弟的表现如何?”

    朱棣坦言:“脱胎换骨!”

    “哦,每个人?”

    “每个人,包括李景隆!”

    “看来这样的历练对勋贵子弟而言是一件好事。”

    朱元璋沉吟,眸子里闪过一道精光。

    开国勋贵中的第一代人总会老去,未来大明帝国总需要一些可用之人来戍守边疆,这些二代勋贵,威望、能力、人脉,都不比第一代,也容易控制一些,若能挑起大梁,共守天下也未尝不可。

    摒弃了藩王守边塞的设想之后,最好的选项那就是重用勋贵子弟、提拔新锐,用新锐勋贵制衡开国勋贵。

    蓝玉、谢成、曹震、金朝兴、沐英、张赫等,这些人虽然有一些人参加了开国战争,但他们并不在洪武三年的封爵之列,而是云南之战后获封侯爵,属于新锐勋贵。

    顾正臣也不属于开国勋爵,这些新起来的人,便是一股新的力量,同属勋贵却不尽相同,可以用于左右制衡。等开国勋贵老的老,死的死,这些新锐勋贵便足以抗衡开国公侯勋贵的二代人。

    坐在皇位之上,总需要平衡各方力量,既不能让这一方昂头,也不能让另一方翘尾巴。

    这个时候,朱元璋不愁勋贵子弟过于优秀该怎么用,眼下的这世界,已经不同自己多年前看到的世界了,尤其是澳洲的出现,世界舆图的出现,让朱元璋意识到,勋贵多点,未必会对皇室构成威胁,毕竟可用人的地方实在太多。

    实在不行,就让一些勋贵去镇守澳洲嘛,那么大地盘,还不够你们折腾的?再说了,澳洲是大明的领土,秦王都在那守着呢,送你们过去可不是什么流放,而是重用……

    马皇后询问道:“那珊瑚又是怎么回事?”

    朱棣回想着当时场景,感叹道:“父皇,母后,说实话,九尺珊瑚在那里实在不算什么,那里甚至还有一丈多高的珊瑚,只不过不方便弄来。那就是一片珊瑚海,放眼过去,全都是珊瑚岛,如同仙境……”

    朱元璋无法想象那种场面的壮观与美好,但可以肯定,那一定是无数年来,人不曾抵达的海域,这才让珊瑚能在那里几百年、几千年地成长。

    换言之,这确实足以证明水师船队去了未知之地。

    “父皇可知先生为何将那里命名为篆山行省吗?这是因为脉炭者邹大篆,他死在了胜利之时……”

    朱棣感叹不已。

    朱元璋起身,肃然道:“邹大篆立下了大功,以其名为行省,为山是对的。但作为第一个发现煤炭,还牺牲在了矿区的脉炭者,朝廷不能少了嘉奖,稍后命人给兵部、吏部、五军都督府传话,重赏此人。”

    朱棣颇是感动。

    马皇后追问:“后来呢?”

    朱棣继续讲述故事,想起什么,说道:“还发现了一种桉树油,精油开背很是舒缓疲劳,父皇与母后也可以试试……”

    漫长的故事,从白天讲到黑夜。

    夜至。

    马皇后看着站在窗边沉思的朱元璋,问道:“重八,可是还在想澳洲的事?”

    朱元璋侧身看向马皇后:“澳洲被证实存在,那接下来,就该证实高产农作物是不是存在了,朕很急切啊。”

    马皇后拉着朱元璋至了床榻边坐下:“路总需要一步步走,急切也不能让顾正臣他们连个团聚的日子也没有。这一出门就是小一年,听着都凄惶。”

    朱元璋苦涩。

    确实,这些人太辛苦了,但有了这一次对未知的探索,他们也将不会惧怕前往更遥远,更未知的地方。

    去澳洲,看似目的是煤炭,实则是顾正臣的一次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