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煜见状,拱手行了一礼,说道:“兄台,我是赶路至此,实在无处歇脚,若能行个方便,自是感激不尽,我定会守好规矩,绝不打扰。”
海旭沉吟片刻后,开口说道:“姑妈,还是把他留下来吧,这黑灯瞎火的,他一个外乡人也没处去。况且,今天晚上我也能在这里住,有我在,您也放心些。”
女人听了海旭的话,犹豫之色稍减,微微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倒是方便多了。”
说罢,侧身将戏煜让进屋内,“那就委屈公子了,家里简陋,还望公子莫怪。”
戏煜连忙拱手致谢,真诚地说道:“多谢大嫂,多谢兄台,如此雪中送炭之恩,在下铭记于心。”
进得屋内,只见屋内陈设简单朴素,却收拾得干净整洁。
海旭帮忙将戏煜的马牵到屋后的简易马棚安置好,随后几人围坐在一起。
戏煜心中虽好奇这家人的情况,但也知晓贸然询问不妥,便只与他们寒暄几句,气氛渐渐融洽起来,只是偶尔能捕捉到女人眼中一闪而过的忧虑,似乎这平静的表象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里屋的门帘轻轻被掀开,从中走出了一个女子,正是这女人的女儿。
她身姿纤细,面容虽带着几分憔悴,却仍难掩清秀之色。
她瞧见海旭,眼中闪过一丝光亮,轻轻开口说道:“表哥来了。”声音轻柔,带着一丝见到亲人的欣喜。
戏煜下意识地看向她,这才注意到女子的头上竟还戴着白布,心中顿时明白了几分。
原来,这女子竟是在为死去的丈夫守孝呀,怪不得刚刚大嫂的神色那般哀伤,看来这家中是遭遇了如此令人痛心的变故。
一时间,屋内的氛围变得有些沉重压抑,原本渐渐融洽起来的气氛仿佛又被一层淡淡的哀伤笼罩。
海旭看着表妹单薄的身影,不禁叹息了一口气,轻声说道:“秀秀,你要节哀顺变,往后的日子还长。”
女子微微点头,轻声道谢后,便转身回屋去了。
女人招呼戏煜坐下来,戏煜礼貌地应了一声,缓缓坐下。
随后,便听到海旭和女人交谈起来。
从他们的对话中,戏煜得知女人名叫海玲,而她的女儿叫郭秀秀。
海玲的声音中透着疲惫与无奈。
“这日子过得真快,秀秀这孩子命苦啊,年纪轻轻就守了寡。”
海旭也跟着叹了口气,安慰道:“姑妈,您也别太操心了,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戏煜静静地听着,心中不禁对这一家人的遭遇感到同情。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屋内的陈设,虽然简陋,但布置得井井有条,能看出海玲是个勤劳持家的人。
在这偏远的小村里,他们的生活或许原本平静而简单,然而这场变故却打破了所有的安宁。
海旭转过头,神色关切地看着姑妈和表妹,语重心长地说道:“姑妈,秀秀,我这次来就是看看你们,生活再难,也得往前看,千万要想开些。”
随后,他像是想起了什么,把目光投向戏煜,好奇地问道:“还未请教兄台高姓大名?”
戏煜心思一转,神色平静地回答道:“在下余西。”
他深知此次出行不宜暴露真实身份,便将名字简单颠倒过来,随口应了过去,脸上看不出丝毫异样,眼神也坦荡自然,让人瞧不出破绽。
海旭微微点头,口中喃喃重复了一遍“余西”,似乎在心里记下了这个名字。
而戏煜则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海旭和海玲的表情,暗暗揣测他们是否对自己有所怀疑。
海旭站起身来,对姑妈海玲说道:“姑妈,您看给余兄和我准备个房间吧,这一路奔波,想必都累了。”
海玲应了一声,指着南边的屋子说:“你们俩就去南屋住吧,虽然简陋,但也干净。”
海旭便带着戏煜朝南屋走去。
戏煜心怀感激,从怀中掏出一些货币,恭敬地递给海玲,说道:“大嫂,实在不好意思打扰您,这钱您收下,我不能白住。”
海玲连忙摆手,脸上露出一丝不悦,说道:“这像什么话?我又不是开客栈的,哪能收你的钱。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你还是赶紧把钱收回去。”
海旭也在一旁劝道:“余兄,你就别见外了,我姑妈不是那种贪图钱财的人,你这样反而让她为难。”
戏煜见海玲态度坚决,便也不再坚持,将货币重新收好,再次向海玲道谢。
看着海玲离去的背影,戏煜心中感慨万千,这朴实善良的一家人,在这艰难的世道里,依然保持着一颗热忱的心,让他在这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进了南屋,海旭点亮了桌上的油灯,昏黄的灯光照亮了屋内简单的陈设。
一张木床,一张破旧的桌子,还有几把椅子,虽然简陋,但却收拾得整整齐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