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变出花,当初的局势谁又能改变的了。
不过果你真能做事,或者真的很会吹牛逼,崇祯是会很信任你的。
比如袁崇焕,要钱给钱,要官给官,袁崇焕嫌监军太监碍事,那就不派。
可以说是无条件信任了,结果,皇太极打到北京城下了。
袁崇焕的打法也是匪夷所思,按照一个正常人都不会让皇太极打到北京。
最多在山西,或者其他地方拦住了他们。
但是袁崇焕还是让他们打了过来。
洪承畴,也是一样,六省总督。
明朝一共两京十三省,把六个的军政大权给了洪承畴,这还不够信任吗
天下平分,把老祖宗的东西都给你了
洪承畴是最可惜,也是背负最多的一个人。
实际上洪承畴投降他不觉得什么。
最重要的是他去劝降。
他在南京时,曾审问抗击清军的夏完淳,试图诱使夏完淳归降。
他向夏完淳允诺:“你小年纪误受叛徒蒙骗,只要归顺大清,我保你前程无量。”
夏完淳对洪承畴的降清致使大明迅速灭亡恨之入骨。
有意要讥讽他一番,便假装不认得洪承畴,故意高声回答说:“你才是个叛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说我反叛?我常听人说起我大明朝‘忠臣’。
洪承畴先生在关外与清军血战而亡,名传天下。我虽年幼,说到杀身报国,还不甘心落在他的后面呢!”
洪承畴瞠目结舌,手足无措,督府幕僚们以为他真不认识洪承畴,赶忙悄声告诉夏完淳:“上座正是洪大人。”
夏完淳听后故意勃然大怒:“胡说,洪大人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知?当时天子亲自哭祭他,满朝群臣无不痛哭流涕。
不要欺我年幼无知,上座这个无耻的叛徒是什么东西!竟敢冒名来玷污洪大人的在天之灵!
夏完淳指着洪承畴骂了个痛快淋漓,而洪承畴听后则羞愧难当而又无话可说。
夏完淳明褒实贬,表面上是称赞洪承畴是忠臣,实际上却将洪承畴的卖国行径骂了个体无完肤。
而在一旁的洪承畴是贬也不是褒也不是,只能哑口无言。
洪还有承畴从江南总督任上奉召回京后,派人奉迎老母北上,说是要好好尽一番孝思。
及至奉派迎接的人到达福建南安,洪母居然束装就道,一副真准备去接受儿子奉养的架势。
乡里乡亲,无不诧异:以洪母之为人,何以会一改素节?
哪知洪老太太到京一下车,看见跪迎的儿子。
抡起枣木拐杖就打,口中骂道:“你这个不忠不孝的畜生!我七十多岁了,你教我到旗下来当老妈子?我打死你,替天下人除害。”
洪承畴成为镶黄旗汉军,按清朝定制,旗下命妇须轮番入侍太后。洪老太太千里迢迢征程,不辞跋涉,也要为中原百姓出一口恶气,其民族气节备受后人赞誉。
……
卢象升,七省总理。崇祯四年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兵备道,崇祯八年升他做巡抚,一年升几级。
孙传庭,也是从知县,直接擢拔为巡抚,一方大员。
只要你有才,能做事,崇祯是会用你的,而且大力的擢拔。洪承畴、卢象升都是因为镇压农民军立功,直接被提拔。
所以明末的局势不是一个懂得时局的人能摆平的。
就像清朝,晚清的时候,袁世凯的新军,新学,新政比西方发达多了。
如果真能搞定,那中国绝对不会在后面几十年输的那么惨。
可有一个问题是,当时的局势已经不是你想改变就改变的了的。
清朝难道真的那么傻吗。
连续输了那么多战争,赔了多少地,赔了多少银子。
哪怕执政者是满人,他们也不得不重用汉人了。
因为这时候是洋人来捣乱了。
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急需强有力的军事维持统治,这无疑是给了袁世凯培养军队的土壤。
而这支军队与清政府之前的所谓军队,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新”字。
这个“新”不但体现在武装的武器上,更重要的是它的编制以及当时比较先进的训练与管理制度。
咱们都知道,清政府的军队与外国军队作战,几乎是屡战屡败,其主要原因除了装备落后,再就是整个军队的素质太差。
而袁世凯的这支新军,正是通过先进的武器配置和管理制度针对这两个方面做出了重大革新。
因此,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支现代化军队。这样的军队能够脱颖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
袁世凯这个人很不简单。
他能把自己的头像做成钱币,甚至到了现代,他的大洋依旧很多人追往。
说明他是懂经济的,当时中国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