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了翰林院和国子监任职后,他只专心盯着这两个衙门的事儿,对于其它的一概不管。
翰林院这边,翰林学士朱七牛不需要太过操劳,只要负责协调好人员,敦促他们编书即可。
而他们要编的书嘛,在梦中书房里有另一个名字——永乐大典。
现在嘛,它得改名了,大概会改成宣德大典吧。
而在国子监这边,国子监祭酒朱七牛就忙多了。
作为国子监的校长,朱七牛按照皇帝的意思,给学生们添了几门可选修的新课。
它们分别是物理、数学、化学……特种兵的培养与作战等等,其中涉及到的书籍都是朱七牛早就看过甚至早就默写过的。
起初时学生们还不太能适应这全新的陌生的知识,但真沉入其中后,又觉得贼有意思。
许多学生甚至研究的都要疯魔了。
皇帝得知后,十分欣慰,大手一挥,让财部批下大量经费。
工部尚书万三重在过来考察过一番后,更是惊奇的发现这里的许多学生的理论知识比那些老工匠都牛。
于是他隔三差五就会过来借调学生过去工部参与研发,甚至直接调国子监的老师过去讲课,或是把工部的顶级工匠派来国子监旁听。
如此一来,大明的工业历程自然是要大大加速的。
以火车为例,再后面营造的火车可就有点轻轨那味儿了。
虽然比起原本的也没轻到哪儿去就是了。
但凡事只要能起个头,总归是好的。
而在家庭方面嘛,朱七牛家倒是没发生啥大事。
无外乎就是哪个牛牛家又添了新儿子或新孙子之类的,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太孙朱瞻基在宫里住不习惯,总是吵着闹着要回斌王府住,要去朱家私塾念书,一副不拿自己当皇帝孙子的架势,把皇帝和朱高炽愁烦的不行。
于是皇帝索性听从了朱高炽的意见,直接下了个条子,把朱仁忠、朱仁孝、朱仁节、朱仁义四兄弟招进宫里当起了伴读。
给太孙当伴读,这可是当年朱七牛都没享受过的恩宠。
人们几乎都可以预料了,哪怕斌王不在了,靠着四个王子,斌王府也不会没落,甚至能再繁荣个大几十年。
毕竟朱瞻基已经是太孙,铁定会在将来当皇帝,跟他的关系搞好了,将来怕不又是一场类似武皇帝和斌王友情的绝世美谈,那斌王府的权势地位还能差吗?
……
这日,眼见大明重新走上正轨,各地一片生机勃勃,高速发展,财部为了防止通缩、印钱印的都要冒火花子,以万三重为首的文官联名上了一道奏疏。
——请启动第二步草原蚕食计划以全先帝遗愿疏。
朱棣本就是个爱好开疆拓土的皇帝,草原更是他发家以及快乐的源泉,这样的好事他怎会想错过?
借着为先帝补偿遗憾的名义再跟草原上的鞑子好好干一仗,证明自己的武功,同时打乱固有的军方高层格局,培养自己的嫡系人手,掌控地方更多的军师旅团,更是他作为一个皇帝所不能拒绝的。
看完奏疏,他笑的眼睛都要找不着了。
“诸位觉得是时候了吗?”朱棣笑问道。
万三重道:“如今我大明兵强马壮,人口众多,火车路线比当年多了不少,而且也已培养出了足够的寻找矿脉的匠师和大量基建工人,开启第二步草原蚕食计划正当时啊!”【1】
【6】
【6】
【小】
【说】
“粮食供给等可够?”
“绝对充足。”
“很好,既然如此,朕要效仿太祖高皇帝和先帝亲征。”
周光站了出来:“皇上乃是万金之躯,怎可如此涉足险境?我大明有各大军区,数十个军长,上百个师长,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时合该他们出力了。”
朱棣反驳道:“朕于草原之上纵横多年,没有人比我更了解那里,岂能惧怕所谓的险境?
况且当年第一步蚕食计划之所以能成功,全靠皇兄在后方支持,而七牛皇弟坐镇前线,统筹各方。
如今七牛皇弟肩负编书和育人重任,没法再去草原,除了他,还找得到另一个适合执行此计划的人吗?只能是由朕自己去了。”
杨士奇高声问道:“皇上若出征草原,京城这边也得有人监国,皇上打算指派何人?”
朱棣这下可有些犹豫了。
监国嘛,权利太大,若是让七牛来做,自然合适,只是……。
可如果不让七牛来,就得从三个儿子里选,可无论选谁,都等同于选择其为太子。
这悬而未决的太子之位,不能再拖下去了。
“杨爱卿言之有理,看来是时候册立太子了,到时候就让太子监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