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昱曰)今兖州虽残,尚有三城。能战之士,不下万人。--《魏书程昱传》
吕布的情况好不了太多,虽然没有明确的食人记载,但《武帝纪》说他“粮食亦尽,各引去”。可见吕布也撑不下去了,再打下去,自己也得吃人。
本书~.首发:塔读*小@说-APP&——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蝗虫起,百姓大饿,(吕)布粮食亦尽,各引去。--《魏书武帝纪》
至于兖州百姓,被直接记载为“人相食”。曹操因为遭遇财政困难,又被迫裁汰兵员。
是岁,谷一斛五十馀万钱,人相食。(曹操)乃罢吏兵新募者。--《魏书武帝纪》
彼时的兖州,连军队都吃不上饭,百姓自相残食,也就势所必至。
(2)河内人相食
河内在司隶校尉部东侧,与河东、河南并称“三河”。
三河与三辅,就隔着一道函谷关,因此即使在“关中封闭”的情况下,也不免受到饥荒影响。
河内温县,是司马懿老家。初平初年,司马家族为避董卓之祸,逃到冀州魏郡黎阳县;结果兴平元年(194)因为河北地区战乱频发,司马家族又重新逃回河内。
按《司马朗传》记载,彼时“曹操吕布相持濮阳”,河内百姓则“大饥,人相食”。
太祖与吕布相持于(东郡)濮阳,(司马)朗乃将家,还温(县)。时岁大饥,人相食。--《魏书司马朗传》
塔读@点&~为@:塔读小说APP
(4)江淮人相食
袁术在淮南地区的统治(193-199)腐败透顶。兴平二年(195)“天子播越,败于曹阳”,袁术便有了篡汉之心。
彼时袁术荒淫奢靡,“后宫数百,服绮縠,馀粱肉”,乃至“两妇预争为皇后”。
(袁术)荒侈滋甚,后宫数百,皆服绮縠,馀粱肉。--《魏书袁术传》
(袁术)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让县自明书》
更可怕的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建安初年,直到袁术死去。
按《魏书》与《太平御览》的记载,袁术的军队,长期以河蚌、田螺、蝗虫为食;困窘到难以置信。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河蚌)。--王沈《魏书》
袁术在寿春,百姓饥寒,以桑椹、蝗虫为干饭。--《太平御览》引《吴志》
淮南百姓,更是陷入绝境。《魏书袁术传》称“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
首发&:塔>-读小说
士卒冻馁,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魏书袁术传》
除了上述案例,建安元年(196)还曾发生刘备军队在广陵海西食人的记载。
(刘)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败,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英雄记》
如果注意到时间线索,此事可以视作兴平年间(194-195)大饥荒的后续震荡。
古代中国,辖区广大,人口众多,可耕地面积却极为有限,对灾害的抵抗力非常糟糕。
在农业文明中,水旱蝗螟,是粮食减产的重要诱因;频繁的徭役与战争,破坏力又远超自然灾害。
兴平年间(194-195)席卷全国的大饥荒,虽然时间上极为同步,但诱因各不相同。
关中地区主要是因为兴平元年(194)四月至七月“不雨”,导致错过农时,引发粮食危机。
关东地区主要是因为初平年间(190-193)军阀混战,导致务农人口锐减,田亩荒废,最终引爆危机。
当然,也必须承认,无论是“天灾”还是“兵灾”,在关中与关东都是存在的,只是权重有所差异。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建安元年(196)之后,虽然战乱如旧,但“食人事件”便很少见诸记载了。因为尝到苦头的军阀们,已经开始重视后勤保障。
袁绍、公孙瓒、曹操等军阀,均在兴平末至建安初实行军屯。
兴平二年(195)公孙瓒被鞠义打败后,退守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
(公孙)瓒遂保易京,开置屯田,稍得自支。--《后汉书公孙瓒传》
官渡之战时(199-200)袁绍充裕的粮草物资,证明了他稳固的后勤链条。
至于曹操,也在建安元年(196)开始屯田。仅许县一地,便“得谷百万斛”,从此告别了恐怖的“人脯”。
是岁(建安元年),(曹操)乃募民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王沈《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