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争雄河朔时,对黑山军的分化控制颇为成功。
然而以官渡之败,袁绍许多功绩被有意抹杀,颇有“因人废事”之嫌。
初平四年(193)袁绍大会宾徒于薄落津,却遭遇邺城叛乱。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黑山军于毒等人杀太守栗成,劫持袁绍及部将家属,绍众惶惑,人皆涕泣。
绍既破瓒,引军南到薄洛津,方与宾客诸将共会,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坐上诸客有家在邺者,皆忧怖失色,或以啼泣。--《英雄记》
注意:魏郡邺县,即袁绍治所,老巢所在。
《三国志》对此不见记载,只能从《英雄记》与《后汉书》中略窥一二。
袁绍故事在陈《志》失载颇多,原因不言自明,即刻意回避曹操曾屈居袁绍幕府、也就是曾给绍叔打工的敏感往事。
邺城之乱牵涉极广,背后错综复杂。
其中多有涉及魏武故事,甚至还揭示了袁、曹二家曾暗通青徐黄巾、交结黑山巨寇的阴暗过往。
黄巾十万焚烧青、兖,黑山、张杨蹈藉冀域。
邺城之乱的匪首是于毒。
于毒是黑山酋帅,在《后汉书》中以“干毒”形象出现。166小说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黄巾、黑山、白波匪众,自相冠字,名多失考。
黑山、黄巾诸帅,本非冠盖,自相号字。--《典略》
注:“冠盖”即州郡豪强。
张晟喜乘白马,号“张白骑”。
郭泰信奉太平道,号“郭大贤”
注:大贤即大贤良师,黄巾酋帅常用此号,张角亦自号“大贤”。
褚氏轻矫骠捷,号“飞燕”,即张燕。其张姓源自故主“张牛角”,未知牛角指代何物。
诸贼帅另有“张雷公”、“李大目”、“左髭丈八”、“于羝根”等等。皆以外貌或声音特征得名。
注:“雷公”即大嗓门儿;“髭丈八”即唇上饶须;“羝根”即山羊胡子,指下巴饶须。
于毒之名颇怪异,应是诨名。其初平二年(191)率军十万入兖州,陷东郡,杀郡守王肱。袁绍遣部将曹操入东郡,击破毒。操遂为袁绍外藩,驻军东武阳。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武帝纪》
曹操讨平于毒,离不开袁绍的武力扶持。
a曹操在初平元年(190)兵败荥阳,全军覆没。
其人赴扬州募兵,又在龙亢县遭遇兵变。“不叛者五百余人”,惶惶如丧家之犬。
还到龙亢,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余皆披靡,乃得出营;其不叛者五百余人。--王沈《魏书》
初平二年(191)的曹操,不过是无兵无地的“落魄中年”,寄居袁绍麾下。同年袁绍驱逐州牧韩馥,霸占邺县,颇疑曹操戮力其中。
曹操无兵,镇压于毒(191)的兵源无疑来自袁绍。
注意:于毒兵十万,曹操兵五百。
若无外力援助、无异羊入虎口。
从接受袁绍表奏、也可看出曹操此时的阵营和身份。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言归正传。
张燕作为邺城之乱的帮凶,不可能再投靠袁绍。